什么年輕人返鄉創業,創辦的合作社沒有辦公場地
倉庫也太小了不夠用
打申請批地
什么合作社蓋房子的錢不夠
那些基金會都是擺設嗎趕緊申請去呀
各個新成立的基金會正握著大把的鈔票,等著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江小滿和山巖趁機把兩個合作社未來兩年需要做的基建項目全部拿了出來,花了好幾個晚上的時間,趕出了幾個項目申報材料。
還請孫哲遠這個“寫材料大神”親自出手,替他們重新潤色了一下,遞了上去。
一路綠燈
現在上面一看到“郎山村”三個字,就想到了之前支部或者團委包場看的絢爛之路,就想到了他們犧牲的同志們還沒有完成的鄉村振興夢。
還有什么可猶豫的
反正這申請就只需要他們蓋個章,錢都是各大娛樂公司和明星們出的。
江小滿以前一直覺得,他們努力在網上把郎山村的名聲炒起來,有了這好名聲,以后村里人創業去銀行貸款,能走個快速通道就不錯了。
他是做夢也不敢夢到,居然還有一大筆錢可以免費給合作社使用
而且還是不要利息、也不用償還本金的。
基金會只有兩個要求
第一,他們要詳細的資金使用計劃,并且會派出工作組,對扶持基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這個江小滿是一點也不怕的,畢竟他們合作社的賬目向來都是公開的。
第二,他們會派專人跟進、督促項目進度。這就更沒問題了,江小滿巴不得有人唱黑臉,幫他們催一催施工隊呢。
原本江小滿他們打算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養蜂合作社和茶葉合作社的服務經營范圍,擴大到整個郎山鎮的,有了這些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他們今年就可以大張旗鼓地把兩個項目都搞起來了。
基建向來是拉動一個地方經濟最好也最快的方式。
伴隨著郎山村通往外界的道路拓寬工程立項,村里在外面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尤其是一些在建筑工地打工的。
反正都是拿一樣的工錢,在外面打工吃住都要花錢,回老家在家門口打工,吃住都能省下來不少花銷。聽說這個道路拓寬工程的工期有兩年,也就是說,未來兩年他們都能在家門口就業,也能多陪陪家里人了。
不過,村道拓寬工程還要經過繁瑣漫長的招投標,因此,雖然這個項目是最先立項官宣的,但最快開工的,居然是養蜂合作社的新廠房,還有茶葉合作社的配套倉庫。
今年的郎山村,幾乎沒有人離開老家去外面打工。
原因很簡單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資跟外面打工也差不多,還能照顧到家里,誰還愿意背井離鄉去外面討生活啊
更何況,留在老家做工,平時閑下來的時候,還能跟老婆老娘一起進山挖筍子、采茶葉、放蜂桶、采野菜,郎山物產豐饒,以前是沒有銷路,只能守著寶山吃糠咽菜。
可現在不一樣了
江小滿的合作社里,一年四季的土特產和茶餅都收的,今年茶葉廠建起來之后,聽說老百姓要是沒時間自己在家做茶餅,還能把采下來的新鮮茶葉,直接賣到茶葉廠去,茶葉一過稱,就能拿到錢
老百姓不懂那些政策文件里的條條框框是個什么意思,他們只知道,有了這個政策,江小滿和山巖他們才能有錢在村里蓋廠房。
有了廠房,以后他們興許也能進廠工作,再也不用一個個工地的顛沛流離了。
有了合作社,大山里的野菜、毛筍、茶葉、蜂蜜、草藥只要手腳勤快,都能采回來換成錢
郎山村的老百姓第一次發現,電視里整天說的那個“鄉村振興”,距離他們的生活,原來這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