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妃的死也格外蹊蹺,在他記憶里母妃是個身子骨很康健的人,怎會簡單憂思成疾風邪入體而離開人世。
他也深知是自己幼年時鋒芒太盛,母妃無外家勢力倚靠才招來禍患,彼時祖父不過是個御史臺大夫,是個正直的清吏,得罪的官員也不少,有人下手實屬正常。
這幾年的癡傻,雖然讓他受盡屈辱,但也讓他看見了不少東西,畢竟誰會防著一個傻子。
燕秦喝完了碗里的藥,將碗遞給了扶疏,用帕子擦了擦唇邊的藥汁,狀似困倦地打了個呵欠。
扶疏行了禮,拉上了簾子。
燕秦躺在床上,思索著背后真兇。
是已故的皇后,還是皇貴妃,又或者是德妃
燕秦想著太子和眾人針鋒相對的畫面,垂眸沉思。
縱觀這幾年的記憶,此人難堪大任,若他即位,天下必亂。
無論幕后真兇是誰,這個儲君非廢不可。
藺綏給了燕秦單獨思考的空間,走到了書房。
當今圣上子嗣頗豐,雖然沒有九子奪嫡那種盛況,但兒子也有六個。
皇帝的長子是皇貴妃所出,可大皇子兩歲時便早夭,那時原主還沒出生。
大皇子到底是不是因為身子骨病弱而早亡未得而知,總之當初還是貴妃的陳氏,晉升到了皇貴妃。
二皇子的生母只是一個常在,在出生后,二皇子便被抱養到了皇貴妃名下,如今十九歲,封號慶。
他是皇位的最大威脅者,其次便是七皇子。
中間其實還有個五皇子燕秦,可隨著他的癡傻和他生母婉貴妃的逝世,他也就沒有競爭力了。
那個王朝皇子公主的次序只按長幼分,男女并不單獨分開,四公主的生母是淑妃,六公主的生母是月嬪,七皇子的生母是德妃。
七皇子如今只有十一歲,目前還什么苗頭都看不出來,但德妃可有意為他兒子博一個好前程。
八皇子的生母是嫻嬪,是皇貴妃一派的人。
朝中的勢力也大多分為五派,一是保皇黨,多為天子心腹,皇帝說什么就是什么,但數量不多。
二是以尚書令為首的太子派,三是以皇貴妃哥哥掌管禁軍的侍御史為首的二皇子慶王派。
四則是以德妃父親工部尚書為首的七皇子派,不過這個派別并不怎么明顯,畢竟七皇子尚且年幼,許多官員仍然在觀察。
五則是中立派,誰也不選,持續觀望。
藺綏拿著筆在宣紙上描畫著,想著原書里燕秦是怎么上位的。
燕秦一直裝癡扮傻直至十七歲,原主那時十九,在持續打壓之下,弊端暴露得越來越多。
他深知再這樣下去很可能會真的被廢,但他又是個愚蠢霸道急躁的性子,完全不聽祖父的勸告,甚至想要弒父強行上位。
但他此刻并不知道自己不是皇上的親生兒子,因為皇后和尚書令并沒有告訴他,他深信他就是正統。
秋獵時,皇帝遇刺,燕秦替皇帝擋了一箭,趁機“神志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