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雅一聽青姨娘的話,她就知道青姨娘在想什么。無非就是柳延波沒有考中秀才,還有就是大房跟二房斷親的事情。
青姨娘要面子,她不想去面對那些事情。
蘇秋雅都能理解,她也沒有想著柳延波去面對那些流言蜚語。那些流言蜚語確實很影響一個人的心情,蘇秋雅只要柳延波肯面對那些事情就行。
“行。”蘇秋雅沒有意見,“那就去府城。”
蘇秋雅原本是打算等柳延波考中秀才之后,他們再搬去府城。
如今,柳延波沒有考中秀才,蘇秋雅也不知道柳延波何時能考中秀才。
那么他們早點搬去府城,早點給柳延波找更厲害的夫子,那就更應該考慮清楚。
“沒有必要非得去府城,在這邊也可以。”柳延波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學識沒有那么強,他愿意面對那些,沒有想著要逃到府城去,“該面對的遲早都要面對。”
“就是擔心影響你讀書。”蘇秋雅解釋,“孟母三遷,我們也是可以的。”
蘇秋雅沒有想著柳延波要去面對那些人厭惡他的目光,他們又不是為別人而活,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堅強就得隱忍。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蘇秋雅又是商戶之女,她更是這么認為。
“若是待在這邊,之前發生了那些事情,那些夫子未必就肯用心教你,不如換一個地方。”蘇秋雅道。
“對,換一個地方。”青姨娘不敢再說兒子優秀的話,兒子和兒媳婦都不承認,她又能說什么呢。
“要是不去府城,就是別的縣城。”蘇秋雅道,“最好還是去府城,府城更大,有更多的好夫子。”
“那就去府城。”柳延波沒有意見,“就是之前的那一封推薦信,怕是沒有什么用。”
“不用就是。”蘇秋雅道,“你還得努力,就是靠自身的能力。我們又不是交不起束脩的錢,只管去府城,府城那么多個書院在,總有書院收你的。”
蘇秋雅認為這都不是問題,只要柳延波想繼續讀書,那就可以。
柳家大房,柳父從外面回來,他就得知柳玉蓮已經研究好水泥。
皇帝給了柳玉蓮特權,讓柳玉蓮可以直接上折子,沒有必要通過柳父去上折子。
于是柳玉蓮就自己寫了折子,只不過她沒有柳父那么圓滑。她就是按照她自己的思維去寫折子,她相信皇帝一看就知道是她寫的折子,還是柳父寫的折子,字跡也不一樣。
“父親。”柳玉蓮見柳父盯著院子里的那一塊水泥板,笑著道,“這就是水泥了,很堅硬。”
柳玉蓮還伸手敲敲水泥板,她沒有敢多用力,就是擔心傷了手。
“是不錯。”柳父看了水泥板之后,點點頭,“能用多久。”
“能用好幾十年吧。”柳玉蓮道,“二三十年反正挺耐用的。就是這水泥板也會有磨損,用久了,也會出現一些小問題。”
柳玉蓮在折子里就有寫,免得那些人認為用水泥去鋪路建橋之后就不用繼續管了。那怎么可能,還得養護,只是有的東西沒有必要一直養護。
“是。”柳父點點頭,“上折子了嗎”
“寫了。”柳玉蓮回答,“前幾天就寫好的,昨兒附上水泥的制作方法發,這才讓人送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