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靈很喜歡聽八卦,她聽著她們說話,就覺得有趣。
顧奶奶大義凜然道“都是自家兒子,還拿捏什么啊”瞧她說的正直,可實際上,如果不是怕孫女的福氣被分走,她才不分家。倒不是要拿捏大房,而是她就沒有分家的打算,在她看來,一家人住在一起很好,可以立立她婆婆的威嚴。
崔氏不由的多看了顧奶奶幾眼,覺得才一天沒見,這個老姐妹怎么變了一個人似的。
知道真相的顧靈抿著嘴,偷偷的笑。這個崔氏她是知道的,小說里也有她的筆墨。崔氏和顧奶奶好,對于顧奶奶疼愛原主是怎么都想不明白的,不過她也沒有在顧奶奶面前說原主的不是。第一世里,顧奶奶因為原主過的好,她也是享了不少福氣的。崔氏就連帶著也得到了好處。
第二世里,崔氏和顧奶奶依然是老姐妹,顧家被顧蘭整的落魄了,崔氏還罵顧蘭沒良心,所以她也為此吃了不少苦。
很快,輪到顧家了。雖然前面有人排隊,但是大家磨的糧食卻不多。這個年代的人買糧食都是幾斤幾斤的買,磨糧食又怎么舍得拿出來太多像顧奶奶這樣一次性拿出兩百斤玉米粒來磨的,極少見。
顧奶奶也不是來擺場面的,她磨了玉米粉一半要留在鄉下吃,一般要帶回鎮上給孫女吃啊。
古代用石磨磨的粉是非常糙的,就比如這玉米粉磨好后,里面還夾著干巴巴的玉米屑,而且這玉米粉做出來的窩窩頭、餅子那都是刺喉嚨的。顧奶奶不舍得孫女吃的那么糙,所以磨好了玉米粉之后,回了家又讓屈氏拿出用竹子變的平籮把玉米粉過濾一遍。
用竹子編的平籮縫隙很細,玉米屑不會從縫隙里鉆下去,這樣一起來,看上去細了不少的玉米粉給孫女帶去鎮上吃,也不會丟臉。
兩百斤的玉米粒,磨粉之后只有一百八十來斤,再過濾一遍,細玉米大概也就八十來斤了。看著很多,但是這個年代一斤是兩百五十六克,也就是現代的半斤,所以折現代的話,都要減半,其實并不多。
顧奶奶讓屈氏過濾玉米粉,她又拿出一百斤谷子去打米了。
打米的人少,因為大家不舍得吃大米,所以顧奶奶很快就打完回來了。一百斤的谷子,打了九十斤的米,余下的糠用來養豬。這九十斤大米自然也要過濾的,因為打米機打出來的米也混合著稻殼的。
屈氏對于這些事情從來不問的,反正家里婆婆當家一慣是這樣的。
快到要做碗飯的時候,顧蘭來了“奶奶”這會兒的她,藏起了滿身的刺,兇狠的眼神,乖乖的叫了一聲顧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