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哥哥的視線,黑澤秀明有一瞬間的心虛,但很快,這點心虛就消失得一干二凈,
他開始注意到之前從未在意過的細節。
昨天,風見裕也拿著有關這個綁架案資料走到他面前的時候說的是
“黑澤先生,昨天晚上九點三十,東京發生了第7起失蹤案件”
失蹤案并不是重案組負責的東西,哪怕這個案件上升到重案科,也不應該直接送到他面前。
更重要的是,風見裕也送資料的時間太晚了。
前天晚上發生的第七起案件,昨天下午四點三十才將材料送給他,提交案件材料的時間周期直接超過24小時,這導致第七位受害者完美錯過黃金營救時間。
一個公安會犯錯,但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有人操控了材料送達的時間。
這個人熟知他的性格,知道他會在解決重大案件和難題之后會陷入一天左右的自我滿足。
在自我滿足的時間段,人往往會沾沾自喜,忽略一些平常本可以注意到的東西。
同時,這個人知道他很可能已經餓了一天,他身上帶的那些錢,不足以滿足他的日常生活消費,四點半,是他最饑餓困頓的時候。
這種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負擔,讓他忽略了那些原本顯而易見的細節。
變得遲鈍,變得容易入套。
他被一個十分熟悉他的人算計了。
對方料定了他會好奇,并且一定會在聽到龍舌蘭名字的時候配合那場綁架。
此人精通控制和壓迫人心。
黑澤秀明想到這里,深吸一口氣,一旦意識到哪里是錯誤的開始,接下來的部分就開始變得極為清晰明了。
他在前往米花大黑大廈探查雞尾酒吧的途中被綁架。
按照任務指令,那個綁架犯本該去綁一個30歲以上的男人,卻心安理得地綁了他。
綁架犯為什么敢在紀律嚴苛的組織中犯這樣的錯誤
因為一個在組織中擁有絕對地位的人給了他暗示。
暗示他的相貌,暗示綁錯了也沒事,暗示只要是男性就可以。
那個人在暗示的同時還刺激了綁匪和瑪格利塔之間的矛盾。
不是黑澤秀明碰上了機會,而是“機會”選中了黑澤秀明。
他動了動手腕,看向琴酒。
符合上述所有條件并能精密設計這一切的人只有一個他的哥哥。
為什么
“看來你已經想到了。”琴酒勾起唇角,“既然如此,不如把你手上那個裝模作樣東西取下來。”
黑澤秀明依言拿下那些塑料綁繩,沉默著站起來。
“下來。”琴酒命令,他料定了黑澤秀明會聽話,因此沒有舉槍,手中伯萊塔的保險也沒有開。黑澤秀明推開鐵籠的大門,緩緩走向琴酒。
途中,他的視線掃過那位被琴酒帶來的女性研究員。
這位代號為雪莉的組織成員是個善良的姑娘。
剛剛查看“貨物”的時候,她的視線在年幼的女性受害者身上停留的時間最長,并且露出了不忍與憐憫的神情。
這說明她敏感,有較強的同理心,聰明優秀,但意志力不算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