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帝三年六月一日,汝南三百零四個識字學堂開始授課,一共有三萬余人開始了他們的基礎識字教育。
后世史書稱其為千古開智之日,后世之中,因為這一日往往也是兒童第一次正式入學的日子,稱呼又演變成為開學節。
此為本年載入史冊的第三件大事。
汝南郡內發生的開天辟地之事外界無從得知,此時,全國最大的新聞是王謝兩家的軍隊的北伐行程。
因為王謝北伐,南帝朝廷舉國振奮,一時之間,堆積在江南的文人雅士紛紛為此賦詩,涌現出無數歌頌北伐、表達家國情懷和思念北國家鄉的詩篇,江南出現短時間的文風大興,后世稱之為王謝文興。
六月二十八日,王業的大軍挺進揚州淮南郡,囤兵淮河南岸,勒令淮南郡內為自己募集糧草,淮南郡內數位流民帥自發率兵前往歸附,立志共同奪回家鄉故土。
王業對淮南郡流民帥的到來不置可否,但是自己并未親自接待,只讓親兵出面交代這些流民帥,跟在自己大軍外圍,聽自己命令行事。
淮南郡流民帥私下對此有所不滿,但是想到這是風流天下聞的王氏子弟,并未發作,而是乖乖聽令。
六月二十九日,謝愷的大軍也到達荊州江夏郡,但是他并未忙著趕緊帶兵過河,而是先帶著大軍在江夏郡內掃了一圈,收了一堆流民又吃下江夏郡內幾個勢力不小的流民帥,得到江夏郡內的豪族支持,隊伍從十萬大軍直接膨脹到十五萬,還得到主動上供的后勤糧草無數。
七月初,王業率先帶兵度過淮水,攻打淮水對岸的譙郡。
北蠻王劉策治下的譙郡太守烏赫帶兵守城,即令輕騎前往陳縣找揚州刺史席獻救援。
王業帶來自己的十萬大軍將譙縣團團圍住,切斷了烏赫的糧食來源,但是王業攻城一月不下,又不肯讓流民帥們出兵以防被搶功。
一直被當炮灰扔在后面干等著的流民帥們漸生不滿。
等到八月九日,揚州刺史席獻帶兵來援烏赫,半夜以火偷襲王業大軍,王業軍營大亂,發生踩踏事故,死者數千,逃散的士兵更是足有兩三萬,席獻趁機帶兵攻入王業大營,王業匆忙間攬兵回防,出營時連衣襟帶子都系錯了地方。
但是席獻手下的胡騎何其兇猛,平日里正面對沖都是勢不可擋,更何況是偷襲還沒準備好的敵人。
在席獻帶兵的一番沖擊襲擾下,王業手中兵士消失大半,席獻更是在亂中追殺王業,王業驚慌之下,帶兵匆匆逃入山林,最后身邊只剩下千余人。
唯一在這場夜襲戰中保持比較完好實力的是幾位流民帥們率領的士兵,他們因為不被王業重視,被安排在大營最角落,當席獻騎兵沖擊大營時不在席獻的主要行進路線上,于是得以保存大部分實力,只有少數人馬因為驚慌在黑夜中走散了。
等席獻帶兵去追王業了,這群流民帥自己一合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帶著剩下的攻城器械開始攻城,并派人向城中散布謠言,說他們的援兵已經被城外的守軍設伏殲滅在來的路上了,他們再無援軍。
譙縣城內糧草充足,本來再被王業圍困個半年都沒有問題,但是因為謠言散播,城內人心散亂,竟然有城內百姓和守軍私底下聯合,闖入太守府,將烏赫的頭顱割下,扔下城墻。
城墻上的收兵見到太守頭顱,紛紛失去戰意,于是城內舊民紛紛涌上城墻,替外面的攻城者打開了城門,迎接攻城者。
然而這些百姓打開了城門迎接舊人,等待他們的卻不是老鄉見老鄉,而是流民軍入城燒殺搶掠。
流民軍帶領一萬余人在城內搶掠三日,盡得財產,才派人將消息送出去,讓人知道,譙縣已經被南帝的軍隊占領。
本來帶著一千多親兵在外面逃命的王業聽聞了消息,又連忙往回趕,一面飛快地派了自己的人往建康報喜,說自己初戰大捷,一來就攻下了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