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帝四年三月到五月之間,陸瑤以雷霆之勢接管過了淮南和丹陽,并迅速派遣大量自婦好書院選拔出的女官接管了這兩地的政務,并遣返逃荒到汝南郡的流民,讓他們回到家鄉,重新分田建戶。
新到兩地的基層官員是今年專業考選出的學生,但是一地之大,不可能只有鄉長。
鄉長可以用直接從書院里出來的人,更上級的官員就不行了。
更高級長官,譬如縣長、縣尉乃至本郡太守、司馬等,陸瑤用的是已經在汝南郡任滿一年半的第一批女鄉長中,政績優秀者。
本來按照陸瑤的計劃她們應該是在本年十月才參加自己的畢業考,然后決出新前程的。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去年年末的一場瘟疫讓陸瑤加速拿下了淮南和丹陽,自然也只能將第一屆女學生們的畢業考押前,提前決出第一批有品級的本地中層官員了。
無品的官陸瑤可以隨便封,但是有了品級,到了縣令縣尉這個級別,就已經可以上中央官員名冊了。
不過別的不說,王夫人這個汝南太守都還沒過明路呢,實在是南帝朝廷忙著在江南占地方經營日子,根本沒別的精力管江北怎么搞,人家早就不把江北當成自己的疆域了,只把江北百姓當做用來抵擋胡人繼續南下的一道屏障而已。
當然,南帝朝廷的人可以不管江北,但是陸瑤不打算讓自己的人這么沒名沒分地當官。
畢竟只要南帝朝廷還在一天,不管北方的蠻人怎么擴大疆域,天下人的心里就仍然把南帝朝廷當成正統文化核心掌控在誰手里,誰就是正統。
精神上的正統,也是正統嘛。
沒有朝廷的承認,那就是反賊,哪怕說好聽點,那也是農民軍。
有了來自南帝朝廷的承認,才能叫正規軍,陸瑤手下的人也會在內心更加有底氣。
在小地方小打小鬧的時候,“出師有名”這個東西沒有什么意義,但是當一個勢力想要長期經營存續下去,名正言順就很重要了。
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哪個出師無名的謀逆政權最后善終了的。
不是被別人趁機攻破,就是自己自殺自滅掉了。
因為想要搞破壞推翻別人的政權其實簡單,但是想要在舉著反賊的名號搞垮了別人的朝廷后,讓自己手下的人不有樣學樣推翻自己很難。
規矩一旦被破壞,后來的效仿者就會源源不斷。
真正歷史上的那群人就是這么亂起來的,某種既定的規則被破壞后,所有人的野心和欲望都被挑起來了,于是全員反賊,于是天下大亂近三百年,始終沒有一個長久穩定的政權,成為陸瑤那個民族歷史上堪稱最黑暗的時期之一。
而陸瑤不想這樣。
她要上位,要師出有名,要占盡大義。
當在南帝四年六月,陸瑤在手下軍隊再次以雷霆之勢拿下廬陽,掃平自己旁邊這一塊大區域之后,她一面繼續向新領地派官遣將,一面以王夫人的名義,優哉游哉寫了一封請功信給南帝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