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除了搞迷信事業,他也是名滿江南的書法大師,滿建康城都覺得他這一筆字不能浪費了,所以特意請他在國子監掛名,希望國子監中有世家子弟有機會得到他的青眼,被他收為弟子。
可惜這么多年,阮溫除了偶爾興致來了去國子監教幾節書法課,從未正經收過學生。
雖然從江北到建康,若是快馬加鞭再坐快船,兩日即能到達,但是陸瑤卻絲毫不急,不僅繞路去了趟武昌,拜訪當地一位大儒,接下來沿長江而下,還一路找當地有名的博學之士送禮。
送的是什么禮呢
送的是霍家產的特色紙張,竹紙。
當然,陸瑤用的理由不是這個,而是寫了幾篇字,寫的也是最規矩不過的大學或者論語上面的一些名句。
陸瑤的字先有王夫人這個王家出身的正統世家子弟打基礎,接著又受到霍宴這個草書大師熏陶,再接著和阮溫相熟,時而在信里得幾句他的指導,寫到現在,已經初初有了幾分火候,是以用來當禮物,并非拿不出手。
只是她和人家不認識,上來就送上自己的字說是禮物,不能不叫無禮,更叫人氣憤的是,她還只是個女孩,哪有女孩子把自己的筆跡拿出去送大儒的
這些收到陸瑤字的大儒們都氣壞了。
但是緊跟著,他們就發現,陸瑤這禮雖然送得魯莽,可她用來寫字的紙卻實在是不一般。
紙張特別大,摸起來特別光滑,柔軟,而且有韌勁,絲毫不像當前的大多數紙一樣,最大的也不過尺余寬,還容易被撕爛。
而且跟在陸瑤的字后面的,還有一張張整整齊齊的收納在一起的,從未寫過字的雪白雪白的竹紙。
有大量書寫需求的大儒名士反應過來了這紙是寶貝啊
原來禮物是紙,不是字
而且真要追究起來,這字也不差啊。
名士們疑惑了,那這送他們禮物的女的到底是誰
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不得了,這不就是前陣子名震江湖建康的江北小魔王,江北女少主霍思城
難道建康那些人傳她才比班昭,文如建安,是真的
當然,真要說起來,江南名士們其實對霍思城到底是個什么人并不關心,關于霍思城的話題主要是建康那群年輕人在討論,像他們這些基本結了婚的,一心搞學術和個人形象的名士,是不需要特別關注這種年輕女子的風流韻事的。
他們打聽霍思城,只為一件事,想要她手上的紙。
這種大張且柔韌的紙實在太難得了,只要是一位有書寫需求的文士都抵擋不了它的魅力。
于是陸瑤沿著長江飄了一圈,朋友沒怎么交,風景也沒怎么看,屁股后面卻追了一堆問她求紙的文士們的家仆。
對此,陸瑤的態度是只管釣不管埋,任他們追在自己的船后面,一直把人溜到了建康城外。
等到了建康城外,阮溫的人已經收到消息在等她了。
阮溫在建康城外有莊子,陸瑤直接住進了阮溫的莊子里,和人交流學習了一陣子,才掐著時間一看啊,是時候進建康城轉一圈了。
七月十一日,建康城內的王家收到消息,說是霍思城霍大小姐已經在建康城外了,希望王家派人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