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博士論品級其實不過是六品官,可是偏偏這個官職有著一項別的官都沒有的福利國子監博士的家屬可以直接進國子監讀書,其畢業之后可以直接授官和其他四品以上出身的官員一樣。
在江南諸人看來,這就相當于是對江南各族發出了示好的訊號了。
畢竟按照這幾年建康的官場慣例來說,從國子監畢業,就是擔任高官的第一步,王繼的兒子,現任三品中書令的王蕓,就是南帝三年從國子監畢業后,才一路為官一路高升的。
而王繼后面提的有大才大德的人有機會被封太傅,成為天子師,那更是無法抵御的巨大誘惑。
那可是太傅天子的老師位列三公啊誰要是成為三公,立馬就可以躋身為世家門閥之列,到時候誰還管什么北方不北方
出仕的機會和高高在上的三公之位就像一塊涂滿了蜂蜜的刀,牢牢鎖住了江南名士的目光,再沒有哪一家的人能拒絕這樣的榮耀,于是討伐王繼的聲音不知道哪里去了,各家都是為誰去建康當官的名額大打出手的。
七月十三,江南各族都陸續決出了最終人選,派出被家人寄予厚望的精銳子弟或者干脆就是家族繼承人前往建康。
這些人拖家帶口,紅光滿面,懷揣滿美好的希望進入了建康。
一進去就被起來。
七月十八,最后一批江南各族派來的未來“國子監博士”,又或是未來的“太傅”也進入了建康。
王繼坐在建康深處的宮殿里,低著頭認真地一刀一刀地往竹簡上刻著名字,忽然他手一顫,刻刀刺破手指,殷紅的鮮血流了出來,滴在堆滿桌案的竹簡上,將上面的名字染紅。
“繼續。繼續讓他們派人來。這些江南豪族,有多少我建康要多少。”
于是建康開始陸續傳出“家書”,都是說自己在建活得很好,天子很尊貴,王繼很寬容,自己已經獲得了王繼的寵信,家里可以立馬送更多的精英子弟來建康了,自己全部都能安排進國子監里去。
江南各族大喜,一個個都被光明的未來迷住了,紛紛將家族中能叫得上名字的人都送往建康。
只有少數幾個比較佛系的家族,忍住了這份誘惑,認為家里也不必個個都出仕,有幾個人在外面支應門庭就是了,家里人還是呆在本地好好經營這一畝三分地比較好。
這些江南望族的子弟一朝前往建康,就再也沒有回來。
九月,各族都陸續發現了不對,但是此時后悔,已經為時已晚。
王繼在建康殺瘋了。
聽說八月到九月,建康城外的護城河都是紅的。
江南各族震怒。
但是此時,各族都失去了家族中最靈魂的人物,尤其是年輕一代,各族幾乎所有年輕的精英子弟都死在了建康城,如同被斬斷了雙臂,重重受創。
各族再憤怒心痛,短時間內,也再沒有心力去攻打王繼了。
這時,被王繼滅門后已經沉寂了不知道多久的謝家的漏網之魚旁支子弟忽然站了出來,以報滅門之仇和誅殺權臣保護天子的名義在建安郡拉起了一支萬人的隊伍,其中領軍的正是當年北伐時攻打襄陽大敗慘遭換將的謝愷。
謝愷當初在被換將回到建康之后便一再遭遇貶謫,他本就不是謝家嫡脈主支,只是因為帶兵打仗尤其厲害,在能代替謝家在軍中領兵,北伐之戰后,因為王家的打壓和謝家主支對他的不重視甚至隱隱嫌棄,謝愷便漸漸被排擠到了外地當一小官,被世人遺忘到了腦后。
但是也因此,謝愷逃過了謝家的滅門之禍,并在江南小縣內隱匿下來,暗暗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