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江南各地掀起要對付王繼的潮流,他也不參與。
直到此時江南各族皆被王繼狠狠砍了一刀,一方面對王繼恨得入骨,一方面卻又實力不足,他才趁機站出來,一展自己當初在軍中得人心的能力,拉起討伐王繼的大軍。
當今天子就是謝妃之子,謝氏遭到滅門之禍后,他就是謝氏最后的血脈之一,是天子母族,皇帝的舅舅,他起兵討伐王繼,簡直再名正言順不過了。
剩下幾個謝氏子弟皆不成器,聽完謝愷在此的消息紛紛跑來投奔。
有被王繼狠狠砍一刀的仇恨在前,江南各族這時候也不再管謝愷是不是江南本地豪族了,反正大軍都和王繼有仇,有大仇,而且謝愷還占著皇帝母族的大義,以前在軍中也有不錯的名聲。于是江南各族紛紛上門投靠,只盼他能推翻王繼的邪惡統治,重新恢復政治清明。
十一月三日,謝愷在臨川起兵十二萬,寫了一封聲淚俱下、義正詞嚴的討逆臣王繼書,陳述王繼和建康城內諸世家的十二條大過,公告江南百姓,然后帶兵前往建康。
十一月七日,謝愷靠近北方世家重點經營的要塞新安郡,遭遇了王家的大軍。
雙方激戰三日,王家大軍不敵,謝愷占領新安,屠城,殺新安八萬人,在新安城外筑起二十多座人頭京觀,接著大軍逼近宜城。
十一月十二日謝愷占領建康西南方面的門戶宜城,再次屠城,謝愷的大軍在戰勝后進入宜城內燒殺搶掠,搶光整座宜城后,將宜城內所有百姓驅趕至長江邊,斬首十二萬人,宜城百姓的尸體飄滿整個長江下游。
宜城到建康不到八十里,后世有書記載,當日站在建康城墻上,都能看到護城河里漂浮而起的尸體和污濁的血水。
謝愷占領宜城之后卻沒有立刻攻擊建康,而是派人前往吳郡聯系阮家,試圖和阮溫里應外合,切斷建康的糧食供應。
但是阮溫并未出面,謝愷的人掃興而歸,臨走前在吳郡放下大火一把,燒毀了一個田莊以作泄憤。
十一月二十五日,謝愷自認給王繼的心理壓迫已經達到了頂點,開始動員自己已經增長到二十五萬人的大軍,開拔前往建康。
十一月二十七日,謝愷大軍圍困建康城。
十二月二日,建康城破,謝愷的大軍沖入城內,前往王家。
謝愷找尋了一番也沒有找到王繼的下落,于是讓手下人將住在王宅內的王家人悉數虐殺,然后燒毀王家大宅。
接著由沿途從各地強征來的士兵被謝愷放入城中,開始燒殺搶掠,謝愷則帶著自己的精兵前往宮城。
宮城外都是拎著包袱逃命的宮女侍人,謝愷沿途派人抓了好幾個宮人逼問,都沒有得到王繼的下落。
謝愷也不氣餒,一路走一路問一路殺,等進入皇宮的正殿時,他終于在大殿最上首的案上發現了王繼的身影,但是又不算身影。
因為擺在他案上的,是王繼的頭顱。
至于王繼的身軀,則是沒了蹤影。
謝愷揮退眾人,獨自在殿內和王繼的頭顱相處了一段時間。
等收拾好情緒,謝愷趕緊派人前往后宮找尋小皇帝的身影。
結果謝愷的人搜遍皇宮,都找不到慜帝的身影,抓住了宮中伺候的人問,得到的消息是慜帝最后一次在眾人面前現身,還是六月底,那時候王繼搜出了江南各族給慜帝的“密信”,大怒,將慜帝關進了宮殿旁的一間小黑屋,不準外人和里面的慜帝交流,每日送飯也只是讓人推進去。
之后眾人就再也沒和慜帝面對面見過面,只是每日給慜帝送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