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謝愷攻破宜城,建康城內聞訊大亂,宮人都忙著逃命,王繼在前朝忙著調兵譴將,不再管后宮人事,慜帝就這么被人忘記了。
而等謝愷打開那間小小的懲罰人用的屋子,除了在里面發現一些便溺的痕跡之外,再沒了別的東西。
倒是在小黑屋的一角發現了一個被稻草掩藏起來的地洞,估計過大小后應該正好能容納慜帝通過。
到這里,眾人也已經能推斷出來了,慜帝肯定是趁亂從地洞里逃出來了,但是建康城內和宮城內都大亂,沒有人知道他逃去了哪里。
謝愷站在宮城內,一時間,也難得感到迷茫了。
上一次他這么迷茫,還是在襄陽城外遲遲得不到后方的后勤援助的時候。
他起兵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皇帝外甥重新掌權,他自己作為舅舅也好共享富貴,可他辛辛苦苦打進來,他要擁護的皇帝外甥人沒了。
建康皇城內的宮殿里,謝愷在宮殿內摔東西發瘋。
他又懷疑是不是建康城內的世家把他的好外甥藏起來了,派人把建康城翻了個底朝天,殺了一批又一批的世家人,可是到底,他也沒能找到自家的好外甥。
這就尷尬了。
進城保護皇帝,皇帝不見了,那他打進來做什么呢
國不可一日無君,謝愷的手下分成兩派,一派人勸他反正打都打進來了,皇城都在他們腳下,此時不登基,更待何時
另一派人則道,他們之所以能拉起這么多人,靠的就是一個忠字,之所以能贏,靠的是王繼立身不正,挾持天子,如今皇帝沒了,那最好趕緊再立一個馬家的皇帝,這樣他們就還站在大義上,還是皇帝的好忠臣。
而這時候還能立誰答案只有一個,當然是鄭妃留下的南帝的另一位皇子。
那一位之前被王繼圈禁了,但是還沒死,他比馬淵寶還小了兩歲,今年正好十一,和慜帝登基時一個歲數,簡直就像是老天安排他在這里接慜帝的班一樣。
但是謝愷和他們想的都不一樣。
“天子尤在,安敢另立新君”謝愷一開口,就定下了整體的基調。
他還是要做忠臣的。
謝愷看得明白,這么久以來,謀逆的都沒有好下場,而他謝愷說實話,能在當初被王謝兩家整成這樣,就不是個當皇帝的材料,他起兵打王繼也只是想重新過上富貴的好日子,但他可不想像王繼一樣被天下人追著打。
天下人對謀逆的罵聲實在太大了。
他見過了江南各族聯合起來一起攻擊一個人的場面,他覺得自己抵擋不住。
但是,忠臣他要當,富貴他也不想丟,總不能辛辛苦苦起兵,最后便宜了別人吧。
于是謝愷想了絕妙的好主意:他決定一邊繼續派人到處找慜帝的蹤影,一邊宣布慜帝還在位,這樣自己就是皇帝的舅舅,可以名正言順地接管江南各地的政事。但是鄭妃之子也是個好東西,萬一找不到慜帝,而別人的反對聲又太大的話,那他就把鄭妃之子推出來當皇帝。
不過有一點,他不能繼續呆在建康了。
這里不詳,而且鄭家在建康的影響太大。他既然想徹底控制鄭妃之子,又不想滅別人的族重蹈王繼的覆轍,那就只能帶著鄭妃之子離開建康,另起爐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