慜帝六年九月,淮南貿易城門口,商人如云。
這里是商人的世界。
需要進城的商人都不肯自己乖乖呆在隊伍里排隊,城門口的展臺實在太吸引人了,任何人看到那上面琳瑯滿目的商品和熱熱鬧鬧的人群,都舍不得不去湊這個熱鬧,逛一逛。
人人都說,淮南貿易城有二寶,其中最有看頭的一寶便是這城門口的展覽臺,是以來貿易城的人誰都要想去看看。
但是進城的隊也不能不排。
身邊人多的商人可以讓商隊負責看貨的成員帶著貨物繼續排隊,身邊人少的則會在城門口外五里的茶水棚外雇一個排隊工。
任何經濟和貿易都離不了人,人多了,經濟就繁華起來了,淮南貿易城幾乎聚集了全天下的商人,這里光是城門口每天的人流量就至少有萬人,里面有來做買賣的商人,有來長見識的士人,也有專門為了來求學的普通學子。
人多了,城門外經官府特批劃定的區域,就有本地百姓把供客商暫時歇腳、打探消息的茶水棚開起來了。
茶水棚內的客人每天都很足,除了外地來的客人,還有一群家境不算好的外地學子定期來這里“打工”賺學費。
這就要提到淮南貿易城的第二寶了。
有一件事是淮南貿易城內的老人們都心照不宣的,那就是去年年末那位青州刺史孔景陽老先生忽然發檄文罵王若彩霍思城母女,其實是因為貿易城內的識字班而起。
人家母女倆自江北發家,建功立業都十幾年了,為什么淮南貿易城的識字班一傳揚開,孔景陽老先生就暴跳如雷開始看這兩人不爽了呢人家母女倆是萬惡之源你之前不知道罵嗎
這就好比我把一個石頭砸進人群里,有人忽然跳起來叫罵,為什么我不說。
商人們都是人精子,當然也有那種奔著靠識字班觸碰士人階級的急功近利者迅速和淮南貿易城割席了,但是更多人還是飛快涌入淮南貿易城。
既為這里的貿易,也為這里的識字班。
商人是源源不斷的,因為淮南貿易城內只用簡體字,只認簡體字,所以婦好書院第一分院的學生也是源源不斷的。
在有在淮南貿易城內使用簡體字需要的商人和只為識字而來的學字的沖擊下,婦好書院第一分院很快爆滿,雖然她們的教學效率極快,三個月就能換一輪學生,但是這天下有識字需求而找不到門路的人實在太多了。
很快,淮南城內劃出來的碩大的一個分院就裝不下它的學生了。
慜帝五年十月,貿易區總負責人,也就是淮南貿易城的城主衛婷就和淮南太守伍學舟商議好,為婦好書院第一分院搬遷校址,將分院修到了貿易城十里外。
淮南和汝南緊貼著,墨子班的高級畢業生都是現成的,正好十月地里的活已經整完,淮南郡內的農人正是閑暇的時候,招點工人一點不費事,于是短短兩個月時間,到孔景陽的征討檄文傳入淮南的時候,衛婷已經和伍學舟順利把分院修好了。
孔景陽的檄文影響不了真正想識字的人,新修起來的分院避開了喧囂繁華的貿易城,但是又不至于讓人真遠離了人類社會,學生想要買個生活用品,半天之內即可來回,如果要閑暇時候進城逛一逛,也不影響。
圍繞著分院而建的還有一棟棟專供求學的學子們短期租住的屋子,都是統一的規格,形容樸素,價錢也很便宜,只有學生能租住,被稱為學子房。
但是也有家中巨富,即使出門在外也住慣了好屋的人,這些人不吝惜錢財,于是在學子房之外,又起了更豪奢的屋子了,這些屋子便沒有好價格了,數量也不多,非重金而不可得,故而被前來求學的學子們戲稱為金屋。
學子有了,巨富也有了,大大小小的餐飲店和賣筆賣紙賣書的商鋪也在學子房和金屋之間開起來了,不到半年時間,新的分院便成了一個新的小城,為源源不斷的識字班學生們服務。
商人們來回于貿易城和婦好書院分院之間,不斷地進城出城,進一步繁榮了展臺的人流量,更為兩城之間修路做出了貢獻。
很快,在衛婷的首倡下,貿易城內有需求要在兩地之間往返的商人學子們一同出資,為這兩城之間十里的路修了一條漂亮的石子路,貿易城的人力和物力都極其豐富,十里的石子路在墨子班的高材生的規劃下只花了不到十天便修成了。
石子路一成,除了方便城內的商人學子們自己來回往返,還為在此次修路中出資的人留碑刻下了姓名,按照出資多少,碑上的姓名占地大小各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