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花費了一領土點,但是一件合適的工具對干活效率的幫助是巨大的。
有了鋤頭,陸瑤的干活效率瞬間提升了兩倍以上,之前蹲著刨地變得僵硬酸疼無比的脖子也終于解放了出來,可以站著鋤地了。
雖然站著鋤地也仍然需要彎腰,但是從人體的結構來看,就知道,脖子比腰更重要更禁不起折騰砍腰人不一定死,但是砍脖子人是必死無疑的。
所以鋤頭真是農民姐姐的好朋友。
不過即使有了鋤頭,鋤地也仍然是一件無比辛苦的事,只是陸瑤從脖子重得抬不起頭來變成了腰背痛得直不起身。
勞累完一天之后,陸瑤拖著疲憊酸疼的身子回到家里時,就只想趴到床上就睡成一只死豬,但是饑腸轆轆的肚子卻毫不貼心地鳴叫著,要吃要喝。
這種時候,陸瑤只想隨便吃點葡萄干柿餅應付了事。
但是陸瑤也知道,這樣高強度的勞動下,也不能只靠吃葡萄干柿餅應付,她得吃點好的補充體力和營養,也需要一定的休息。
所以一連干了五天活之后,陸瑤給自己放了半天假。
當然,放假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干就在家里躺著,陸瑤給自己放的假是用來去林子里找野菜的,美其名曰春游假。
正所謂春雨貴如油,早春的第一場雨過后,林子里就開始有野菜長出來了。
早春的野生蕨菜是最不值錢也最泛濫的,陸瑤在林子里隨意一逛,就能收獲滿滿的一大捧的野蕨菜,當然,她現在也已經不是那個摘點野菜還得用手捧著的吳下阿蒙了,摘到了野蕨菜,直接扔進隨身空間里,安全,便捷,最重要的是,保鮮。
陸瑤在林子里摘了足有幾十斤嫩得掐水的嫩山蕨菜和水蕨,又背著鋤頭往竹林里去了。
早春除了野蕨菜還有什么多那自然是春筍。
事實上,生活在江南多竹地帶的陸瑤知道,竹林里幾乎一年四季都有竹筍,區別只在于,唯有春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看得見挖得著的,夏天或秋天,除了特殊品種,大部分竹筍要么已經長成竹子了,要么,還是小芽呢。
冬筍深埋泥下,唯有最熟練的老手才能準確地根據竹鞭的走向,土壤的起伏以及松軟程度,干燥程度等等積年的經驗找到冬天的嫩筍。
冬筍也是四季筍子最甜嫩的時期,有的冬筍挖出來,嫩得和芽一樣,甚至可以直接生吃,口舌生津,上市之后能賣得比豬肉更貴,素有冬日之寶之說。
可惜,這冬天里竹林慷慨贈與的好寶貝,陸瑤這種非熟手是挖不著的,她老家后山就有一大片竹林,爺爺還沒過世的時候,每年過年,她爸都說要親自給家里人挖冬筍吃,興致勃勃地帶著她往竹林里鉆,然而,事實上,從陸瑤有記憶起,她爸從來沒親自挖到過冬筍她爸都這樣,她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春天的筍就好挖了,都不用挖,它自己就冒頭出來了。
不過這種已經自己冒出來頭的筍,通體發黑,筍間長出綠葉,就已經不夠嫩了。
最嫩甜的還是那些剛剛有一點頂破地面要冒頭的筍,渾身黃色,切開之后通體雪白,嫩得出水,嚼起來都帶甜味是最接近冬筍的春筍,陸瑤老家又叫它白芽筍。
陸瑤要找的就是這種筍。
白芽筍也不好找,但是比起完全深埋地下找起來全憑玄學第六感的冬筍,白芽筍已經有了頂破一點點土的線索,如果能發現那一塊的土看起來比周圍松一點,或者干脆凸起一小塊,有小裂縫,那就很可能埋著白芽筍。
陸瑤在竹林里轉了大半個下午,找到足足四個六七斤一個的白芽筍,可把她高興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