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快速完成這一系列動作后,皇帝才拿帕子擦了擦手,邀請太后坐了下來,并詢問對方這個時候過來究竟所為何事。
看皇帝跟個沒事人一樣,還在這里聽曲吃點心。
太后氣不打一處來,卻又無可奈何,她強壓住心頭怒火,對皇帝道“老四要封親王,這樣大的事,怎么之前從沒聽皇帝跟哀家提起過。”
太后進來之后,嘉嬪就停了歌聲,此時正自顧自低頭擺弄著手上那支象牙鳳頸琵琶,此時聽了太后這話,忍不住出聲插話。
“皇上決定的事情,自然有皇上的道理。難道皇上每做一個決定之前,還要征求后宮和大臣們的意見不成太后又不是那垂簾聽政黃太后,日日在慈寧宮中安享晚年,皇上又為何要在做事之前先詢問您的意思臣妾以為,這并不合規矩。”
當年惠宗在位的時候,強勢的太后黃氏的確是曾經垂簾聽政了很長一段時間,和攝政王一直把持朝廷,致使皇帝不能親政。
后來惠宗一朝上位后,即刻消滅了攝政王的勢利和太后的爪牙,把朝廷弄了個天翻地覆。
后來不管是民間話本還是庫存史書,對于這段歷史的說法都很不友好。
皇帝自然不愿自己在后世落得和惠宗一樣的評語。
面對著太后的責問,皇帝不甘示弱“這是在議政殿議事時,朕臨時做出的決議,倒也沒想著提前告訴母后。”
太后此時也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
她恨恨地看了在一旁架橋撥火的嘉嬪一眼,心中再生一計。
既然圣旨已下,要封老四作親王的事情不好反饋,那么能想法子降低這個王位的價值也是好的。
太后斂了神色,對皇帝道“老三這個郡王封了也有些年頭了,皇帝就沒想著也給他升一升爵位”
皇帝皺眉道“老三這些年一直病著,對朝廷的貢獻也是實在有限,若是貿然封作親王,怕是也不好服眾。”
除了這些表面上的原因外,皇帝對于三皇子這個人還有一些疑慮。
老三這么多年一直身體不好,從未跟隨他出過門。
而這次他心血來潮帶了老三一起南巡,就出了這些事情。而老三病了這么多年,不論怎么養著貼多少珍稀藥材進去都不見好轉,也不知是不是在被什么東西壓著。
皇帝心中隱隱覺得,這個兒子有些不詳,故而更是歇了給他晉封親王的念頭。
太后又道“老五和老六成婚時日也不短了,一直也沒個爵位,連帶著定妃也臉上無光,不如也給老五、老六封個郡王可好兄弟一個一并冊封,到時冊封禮看起來也熱鬧。”
皇帝再次表達了反對意見“老五日日游手好閑不學無術,還成了郡王,如何能夠讓人信服難道要讓幾個小的也跟他學了這一身的習氣去不成老六上次的事情還沒了結,如今還在府中思過,如何又能封爵”
太后無奈,只得又提起了七皇子和八皇子兩個。
皇帝卻依然沒有點頭。
老八是老大的人,老大做出如此傷天害理的行徑,自然也是要牽扯到老八的,這時候給老八封王就如同是打了自己的臉,皇帝自然是不能同意的。
老七對于這些黨爭之事一直都置身事外,倒是也沒什么過錯。只是皇帝最近對太后意見不小,想到老七的妻子許韻和胡家有著不小的聯系,對著老七也沒了什么好印象,便決定一概不封。
皇帝對著太后明確表示“朕近來身子原就不好,又遇上了老大鬧的這檔子事,也是頭疼得緊,這件事情還是暫且擱置,等來年再說得好。”
聽皇帝意思堅決,太后只得一臉怨氣地應了下來。
景陽宮。
哲嬪看著特意進宮給自己請安的許韻,大大地嘆出一口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