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老店對個聚仙堂客棧,住著青州來的子弟,他們也是快傍晚十分才趕到洛陽,這會兒正在飯堂里靠著里邊的幾張桌子邊剛點好飯菜正等著。其中一桌是四個青藤書院的學生和一個老師,另一桌是嶗山太清宮的三個弟子和一個師傅,再有一桌是嶗山潮海院的三個徒弟和一個師傅。為了出門方便,太清宮和潮海院的弟子都是和學院的書生打扮差不多,而沒有出家人的打扮。只是和尚們,沒有頭發,都戴著儒冠,幾天下來,頭法都長出不少。
太清宮最早在西漢武帝建元開始建成,當時由終南山修道的張廉夫來嶗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續兩三年的時間,張廉夫率眾弟子相繼建起三官庵和三清殿。張廉夫被嶗山道士尊稱為開山始祖。后來張廉夫回江西鬼谷山三元宮潛修,弟子劉方清、趙沖虛、馮若修主持廟事,因此嶗山道教源于樓觀,后來也有太平道及寇謙之改革后的天師道。
潮海院也很有名。在東晉義熙年間,到印度求經的僧人法顯乘船渡海返國,遇到颶風漂泊到不其縣嶗山一帶。不其縣是長廣郡的郡治,太守李嶷篤信佛教,聽說法顯是到西方取經的名僧,便將法顯接到不其城內,請他講經說法,并在他登岸之處創建了石佛寺,也即潮海院。從此,佛教在嶗山聲名大振,廣為傳播。后來,嶗山相繼建起了石竹庵后改名慧炬院,獅蓮院俗稱城陽寺,和法海寺。
書院這邊,兩個小男孩坐在一起,和老師對面,兩個女孩坐兩邊,空位上放著寶劍。只見一個身邊放著金穗寶劍的十五六歲少年,一邊給身邊的男孩女孩同窗夾著菜,一邊說“盈盈、茹茹、小聞,你們多吃點,今天走了這么長的路,你們一定累壞了吧。還好我們提前到了,明天能報上名,一點沒耽誤事。陳先生,您也多吃點。”
說話的這個男孩,叫王亭字子臺,長得文弱清秀,眉宇幻彩,仿若仙童。
“王亭,你別張羅了,快自己多吃點,一路上你照顧大家最多了,你也該注意自己。”老師四十多歲,對王亭很和藹。他是青藤學院的客座博士,從嶗山太清宮請的劍擊高手,三齊大地,武風尚行,青藤學院雖然是官辦的太學院,但也入鄉隨俗,教習每個學生擊劍。因此才有今年青州劍士比武,青藤學院、太清宮、潮海院,儒道佛弟子三分天下。
“亭哥,最該多吃的是你,你看你比我們都瘦弱,還最吃苦,過幾天就要比賽了,你的身體要是不強壯,怎么能上場戰斗呢,你快多吃點。”說話的是王亭右邊隔著小聞坐著的一個清秀的女孩,名叫賈茹,她的爺爺在青州甚至濟南一帶很有名氣,曾經做過高陽郡太守等官職,叫賈思勰,孫云曾經在曲阜回京的路上見過一面。他的堂爺爺在江湖之中也很有名,正是東怪縱橫鵬程賈萬里,現在隱居在潮海院也叫石佛寺修煉。
王亭左邊的女孩叫甘盈,面如桃花,她看賈茹要給王亭布菜,馬上夾了一塊肉,搶先放到王亭的碗里說“快吃吧,亭哥,補充體力。”甘盈正是東魔甘擎的孫女。王亭夾起肉說“盈盈,你還不知道么我不愛吃肉的。”“我知道,可這幾天你也太累了,都瘦很多了。”
王亭旁邊的男孩叫莫聞,他見王亭為難,趕緊把肉夾到自己碗里說“亭哥,你別為難了,給我吃吧。茹茹,盈盈,你倆給亭哥多夾河蝦吧,亭哥最多能吃這個了,這個營養還豐富。”莫聞是黑煞莫不有的兒子,胖乎乎的很憨厚,不像黑煞的果敢,這幾個孩子從小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