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二寇聽到是曇鸞來了,都大驚失色。怎么曇鸞的名氣如此之高呢甚至惠嶷法師、智藏方丈都對他極為尊敬呢原來說起他的來歷,頗有神奇。
曇鸞出生在一個士族家庭,從小開始學習儒道佛的經書。他家住在五臺山附近,小時候經常到五臺山瞻仰佛教佛像和道教的金像,耳濡目染佛道的神奇法事,自幼便與佛法道術有緣。稍微大點,他開始與士人僧眾道士習修武術氣功,加上他勤學苦練,天資聰穎,很快他超出普通人。佛法和道術相比,曇鸞更對佛法感興趣。
尤其這個時候,五臺山因為漢明帝主持的一場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的賽法中,道教經文全部焚毀,佛教經文卻烈火不燒,開始視佛教為正統開始,到現在已經佛事興盛。佛教的人才很多,曇鸞遇到的高人也不少,因此他對佛法越來越喜歡。而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諸佛之中曇鸞從小開始最崇敬文殊,對他的事跡極其崇拜。
其實文殊菩薩在佛法十界中,僅排在六凡四圣的四圣第二界,即菩薩果位,不算自覺覺他、覺行共滿之境界,因此不是最頂級的大覺金仙。
佛法果位中,六凡指六道輪回的凡夫迷界,包括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及地獄等六界。前段時間孫云隨隱士趙逸進入的地獄密境中,看到的六個門就是指這些。這些輪回的六界,是低等的法界,生靈天生可以到達,不用修煉。
四圣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四種圣者的果位。按佛教的層次,菩薩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圣者,菩薩共分五十二個階位,只有十二個階位是圣人,即從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覺、妙覺。妙覺菩薩就是準佛,等覺菩薩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像文殊、普賢、觀音、大勢至等左右脅侍。這些果位需要修行才能達到。
曇鸞之所以崇敬文殊菩薩,一方面因為菩薩是眾生成佛的必經身份,眾生要成佛,必須先發四大愿心,即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們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然后才覺有情,能覺悟一切眾生的痛苦,同情一切眾生的痛苦,進而解救一切眾生的痛苦。曇鸞從小心地善良,愿意幫助別人解脫苦海,這和他幼小心靈的憧憬相一致。
另一方面,因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的佛像莊嚴一直普照著他,許多文殊施展異能與智慧的傳說一直感染著他,另他無限向往。
相傳五臺山原名五峰山,冬日冰封,春日風沙,夏日酷熱,秋日絕收。本地的百姓飽受折磨,不少人流離失所,遠走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