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文殊菩薩到這里傳教,看到人們遭受苦難,慈悲心起,決心要改變這里的氣候。他一打聽,知道離此不遠東海的海底有一個歇龍石可以改變此地的氣候,于是他變成一個化緣的和尚,到龍王那里去借。歇龍石重達萬斤,清涼異常,是青龍歇息的地方。龍王本不愿意借,不過料想一個老和尚無法運走,才假意放心地答應。結果文殊來到歇龍石跟前,口念咒語,使巨石變成了彈丸,然后塞進袖筒,飄然而回。
菩薩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間的一條山谷中,五峰山立刻變成清涼山并依此改名,這條山谷被命名為清涼谷,后又建一寺院,起名叫清涼寺。此后龍女白靈公主也來此布施甘露,使清涼山萬物萌生,百畜繁衍。龍王本來窩火,但不敢奈何文殊,便遷怒公主,盡燒萬物。為護性靈,白靈血液遂化作甘露抵火殞身,后被文殊點化入佛成為文殊弟子。文殊菩薩又用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共五寶鎮住五峰山頂,驅魔護山,形成后來的五頂平臺,也就成為后來的五臺山。
曇鸞在這種熏陶和浸潤中,不覺一晃兒長到十四歲。這期間他不僅學了不少佛經道法,同時四書五經無所不學,尤其他對樂律很有天賦,喜歡聽禪音圣歌。
這一天,天空格外晴朗,艷陽高照。他又早早的上山問佛朝圣。他和許多僧眾弟子部眾來到佛光寺,一起聽經。主講的是佛光寺的方丈,講禪的內容為華嚴經法。曇鸞聽的如醉如癡,感覺完全投入進去,進入妙不可言的境地。接著眾人又跟著維那唱經,佛殿之中莊嚴之聲環繞,天籟之音充盈,曇鸞更覺得神圣無比,仿佛置身超脫之中,不再有一切煩惱。
唱詩之中,曇鸞偶然抬頭,隨著禪聲繞梁,贊美不絕的和聲,忽覺正殿文殊法相面帶微笑、圓覺相好。曇鸞不覺心動,他的思緒一下被帶到虛空神圣之中,覺得只有遁入佛門普渡眾生,才是自己一生的夙愿,只有皈依佛門才是自己的歸宿。
不知不覺,講禪完畢,曇鸞依然陶醉在憧憬之中。這時一個老和尚打掃地面,看見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依然靜坐冥想。便走到他身邊提醒說“小施主,講經已經結束,快回家吧。”
曇鸞還沒回過神兒,說道“此處不就是我的家么”
老和尚看小孩子虔誠,便繼續說道“此處佛門出家之所,你還是未成年,尚不可入空門。”
這時曇鸞才醒悟,說道“老師傅,我不可以歸依我佛么”
老和尚說“大魏律法,大州只許50人入佛門,小州名額只有四十,要沙門統批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