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恭之本為清官,身為御史,不懼權貴,辦事認真。他的哥哥更是個好官,剛剛委任河陰縣代理縣令,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政績很好,口碑也不錯。治所發生詐騙的案件,本是非常平常的小事,認真查辦,及早破案也就了事。可是中書省抓住這個小事不放,明顯就是公報私仇。但如果高恭之就說他哥哥沒事,可是案子沒破,過失在前,還是有把柄在。如果說哥哥有錯,如何定錯也是問題,是寬是嚴,都言不由衷,所以他一時躊躇起來。
這時高恭之的上司新任御史臺的御史中尉酈道元出班奏道“啟稟太后、萬歲,微臣以為,州縣治所發生刑事案件,極為正常,何況此案件屬經濟案件,盡早破案,追回損失即可,不到追究主要官員過失的程度,請太后明鑒。”
城陽王元徽出班道“京城出現如此巨額的詐騙案件,致使民怨沸騰,不懲治相關官吏,民憤難平,微臣以為,應嚴處為妥。”
尚書令王涌出班說道“現在急于追究責任人,未免小題大做,責令河陰縣限期破案也就是了,如果不能及時破案再定罪不遲。”
汝南王元悅說“此事就發生在重陽節日期間,已經引起京城內外軒然大波,而河陰縣至今沒有絲毫頭緒,微臣以為,朝廷必須有所動作,派刑部介入此案,懲辦官員,平息眾怒。”
元淵素來與元徽元悅不和,他啟奏說“微臣以為,區區小案,著刑部辦理不和體例。”
太后說“你們都歸班吧,丞相你怎么看。”高陽王元雍出班說“老臣以為,此案件確實重大,必須追究本縣命官職責,不過不必移交刑部,否則對破案更為不利。我看著河陰縣戴罪立功,若能如期破獲,將功補過,如果不能,二罪歸一。”
太后問“依丞相意思,多長時間為好”元雍看了看兩邊的人說道“半月為限”
太后道“就依丞相意思,此案由河陰縣半月內必須破獲,御史臺負責督辦,刑部備查,本月底奏報朝堂,辦好了河陰縣去掉代理二字,如果不能結案便由刑部接管,對河陰縣嚴處。”
下了朝,御史中尉酈道元和御史高恭之、代理河陰縣令高謙之一同回到河陰縣的衙門。分賓主落座獻茶之后,酈道元問“道讓,現在案情如何,你和我介紹介紹。”因為高謙之不是酈道元的下屬,平時接觸也很多,又是自己下屬的哥哥,酈先生便稱呼他的表字。
高謙之說“還是讓秦勇班頭上來詳細說說吧,來人喊秦班頭來縣衙大堂。”
時間不大,來一個精明能干、體格魁梧的班頭。秦勇上堂一看有客人,不過都認識,見禮道“卑職秦勇參見中尉大人、御史大人、縣令大人,不知縣令大人,喚小人和何事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