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照曦生辰當日,一大早,黎府大門就開著,黎照曦請了不少小伙伴來府上,顧兆也調休了假,黎家請了些至交好友。
鄭輝不在京里,去出海了。
當日顧兆說了,鄭輝說他想想,顧兆還覺得沒戲,畢竟鄭輝才回來沒幾年,也自省過,想要好好彌補家中妻兒,只是沒想到隔了三日,鄭輝主動找上,說愿意前往。
“我時常在想,我前半生最快樂安心時候,官學是,其實在禮部窩的十多年也是,我看書學各地話的時,看風土人情時,都是有趣又踏實平靜的。”
鄭輝沒說,其實他和柔娘再也不復以前了。
他們相敬如賓,有道裂痕間隙,他不知如何彌補,柔娘心底也不愿再接納他了,甚至柔娘對妾室也好,卻同他無話可說。
今日到黎府上。
嚴家、鄭家都到了人,只是再也不是當年顧兆在翰林時的三家人了,換成了小輩們。
顧兆望著小輩們,各個恣意瀟灑斗志昂揚,是風光正茂,未來屬于這些孩子們,是他們的戰場了。
“老了。”顧閣老感慨唏噓道。
黎周周“我瞧瞧”仔細瞧了一番。
剛還感嘆老的顧閣老立刻緊張起來了,“是不是真的老了我就說說,應當不至于吧我還是挺年輕的,精力也好,不過四十出頭的年歲,不至于老吧”
黎周周見相公急了,就笑,說“沒老沒老,我瞧著正正好。”
顧兆松了口氣,再也不敢傷懷這個了。
當日帝后還親臨黎府,帶著小皇子,這聽到消息的諸位大臣,又是狠狠的酸了一把,還有嘀咕納悶的。
“黎家都這般鮮花錦簇烈火烹油了,怎么還沒倒呢。”
可不是嘛,圣上為何這般信任顧兆呢
“怕是信任皇后,皇后不倒,黎家倒不了啊。”
于是光武五年歲末,朝中有大臣諫言請皇帝大選,已充后宮,為大歷開枝散葉,早日誕下龍嗣。
歷無病當時在朝堂,坐在龍椅上臉都黑了。
幾個意思,他家柿子不是龍嗣
后史書記載,光武帝盛怒,閣老相攔,罷朝一月有余。
這一罷朝就到了年關,正好過年了。顧兆當時攔人肯定知道歷無病是真生氣,可到了后頭罷朝一月多,這就是借著火大不干活,全都交給他干了。
顧閣老歷無病可真是茍啊。
光武六年開朝,還有人不死心要勸諫皇帝選秀,只是先一步傳了噩耗太后仙逝了,這是國喪,全國服喪三月,禁娛樂嬉戲、嫁娶等事宜。
而圣上則言,要守孝三年。
還選啥呀,只能擱著了。
朝中官員家中待選的女兒,三年一過,這年齡就大了不合適了,可圣上要守孝,這是正理,自然不敢再多說什么,只能忍忍,想著三年后再提吧。
年中,大歷大州城主干水泥路修成。
同年十月有兩件事,一是秋闈會試。二是孟見云一家動身前往領地了。從去歲八月到京里,住到如今,本該是早早動身的,不過彼此都舍不得,尤其是小孩子。
元寶舍不得小叔叔,就差抱著小叔叔腿哭了。
于是顧兆就說,天氣炎熱趕路不方便,小心孩子熱的中暑,圣上那兒他去說
其實歷無病不在意孟見云一家何時去領地,只是孟見云是公爵,名頭高,手握兵權,留在京中,還住在黎府,京里百官都暗暗的看著,已經有人參孟將軍遲遲不歸,玩忽職守了。
一直拖到了十月,天氣涼爽,適合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