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十一
永熠五年。
永熠帝年滿十八,歷經四朝的首輔顧兆辭官,傳聞永熠帝挽袖想留,口稱叔父,可見對顧首輔的信賴不舍以及器重,不過顧首輔還是辭了官。
民間有讀書人言說顧首輔知進退,小皇帝羽翼豐滿,如今親政,顧兆再貪戀權勢留下去,到時候想走怕是都走不及了。
黎府滿門榮耀,是真真的鮮花錦簇烈火烹油。
顧首輔在皇帝成年后辭官歸去,此舉乃是明智之舉。
百姓們可不管權勢陰謀什么的,提起顧首輔來只會夸好,夸能臣、賢臣,自然也要贊一聲皇帝是明君了。
哪怕是早早退位的光武帝,在民間百姓們心中那口碑名聲是極好的,光武帝打仗戰無不勝隔了些許年份,老百姓們有了濾鏡,再說當年戰況如何,歷無病輸贏幾回,百姓們可是不知道實情的。
現在百姓就知道,光武帝在時那把幾個小國都打爬了,現如今哪里還有南夷、茴國、蕃國,全都是大歷的版圖疆土了。
至于在官員讀書人心目中,有人是提起光武帝就頭疼害怕,有人是心里罵一句暴君,還有人想非明君。反正口碑不是很好。
可光武帝如今管這些呢。
話說回來,顧兆辭退了首輔一職,京中世家權貴還在等著格局變動,有的老臣子望著天,故作深沉來句要變天了
咋變
又或是有人期待已久今日局勢,說個黎家權貴這么多年,也該換個姓了。
顧兆一走,沒了權勢,黎家就是太皇后外戚又能如何,太皇后與太上皇不管朝政隱居多年,不出幾年,潑天富貴的黎家早晚要冷了下來。
“該換人了。”
京里權貴都想頂了黎家位置,成為第二個黎家。結果顧兆剛辭首輔沒幾天,永熠帝便下了旨意,提拔了黎照曦為新首輔。
京里摩拳擦掌想頂替黎家的權貴們
咋還是姓黎啊。
有朝臣還是機靈,腦子活,沒鉆死角,光想著往首輔那兒踅摸,有人笨的,光想著拉黎照曦下臺,瞧瞧用的什么借口,黎照曦哥兒之身
這不是膈應黎照曦,這是給圣上不痛快呢。
圣上就是哥兒啊。
很顯然,拿著攻訐黎照曦的,圣上先發落了此人。黎照曦還是首輔,穩穩當當的。那機靈的朝臣,到了下次小朝會,等政事商議結束,是心里思索千萬遍,這次咬咬牙還是挺身而出
何事。
顧兆做首輔留下的習慣,百官有事奏折子,折子內容盡量去繁從簡,把事情交代清楚了。大歷官員受調教十多年了,即便是現在這位臣子所奏,還拍了馬屁,寫的婉轉,但聽下來特別好提取。
就一個意思圣上成年了,有沒有想法選秀啊
永熠帝他老子時,那時候誰提這個誰挨罵,回頭光武帝還給你下臉子因為顧首輔攔著勸著圣上,別動人官職,說這些諫言你選秀的臣子想法也是傳統,畢竟前頭那么多朝代皇帝都這么干了,可這幾位臣子特別清正廉明,能干事,是個好官。
意思公私咱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