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師娘將灶屋大門敞開,黎周周雖說是哥兒畢竟是個男,還是要注意。
這一問到了中午,黎周周肚子餓了,不好意思張口,只能喝了熱水。一直到下午,他看天色,平日里該做晚飯了,相公才出來,對著夫子拜了拜。
趙師娘便站起來說“出來了,我送你們出去,路上慢些走,雪天路滑小心些。”
黎周周和相公出了趙家院門,還是按來時路繞著田走,很遠看不見后頭趙家院子,黎周周實在是憋著話,可又覺得背后說人不好,便改口成了問相公“餓不餓”
“餓。”顧兆摸了下周周肚子,也是癟,笑說“我晌午時候就餓了,夫子也餓了,肚子響了聲,我聽得清楚。”
黎周周啊了聲,那、那這都餓了不吃飯嗎
“趙夫子家是不是一天吃兩頓,不吃晌午啊”
灶屋熱水倒是一直燒,師娘見黎周周茶杯水見底了就給添熱水。
熱水管飽。
“平日里怎么吃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自六歲開蒙去趙夫子家讀書,到如今,從未在趙夫子家蹭過一口飯吃。”顧兆挑著記憶里印象最深跟周周說“有一次夫子罰我抄書,我那時候才考中童生,心中不服,故意磨磨蹭蹭,天都快黑了,夫子餓不成,擺手讓我回去明個兒再來。”
“我還沒走出去,就聽夫子跟師娘說有沒有饅頭先墊一口。”
黎周周眼睛圓了,“難不成餓了一天”
“夫子早上應該吃過,也不算一天半天多吧。”
和今個兒情況一模一樣,黎周周實在是憋不住了,見四周都是田地無人,才小聲說“那為什么夫子一家不偷偷吃難不成有了外人在,就一直不吃餓著嗎”
村里人看中糧食,有些節省會過日子,家里有人串門都不做飯,或者做了也變著法送客,是不會輕易張口問吃不吃,留著串門人一碗飯。
這事黎周周知道,所以沒覺得有啥,各家情況不一樣,沒什么好笑。他不輕易串門聊天,有事了也是挑著不是飯點時間,問完了趕緊走,省人難做。
可今日不同,他們帶著禮上門,按道理是客人。就像前個兒朱大嫂大哥過來,人帶了東西,一定是要留人吃飯。
不然傳出去就是小氣、摳門,不講禮數。
“不做飯了,那就是趙夫子家不吃晌午那一頓,真做了偷摸吃,可就是不講禮數,防著人了。”顧兆說完,又添了句,“我以前撞見過,趙澤他娘偷偷給他喂著吃。”
畢竟是小孩子嘛,不好餓肚子。
黎周周
“我見師娘人和藹客氣,說話也好聽,沒想到”
顧兆看周周恍恍惚惚,牽著手說“你我大家沒什么區別,雖說夫子有功名在身,但都是村里人,所以不用緊張,他們家行事還不如咱家呢。”
稍微拉踩下下。
周周自從知道要來拜訪趙夫子,越到跟前越緊張,早上起來早,熱水洗漱后,換了身新衣,帶禮也是再三檢查,拿算是厚禮。盡管他說了不用緊張,來路上還逗著周周,可沒用。
讀書人和有功名在身讀書人是不同。
顧兆說沒能打消周周緊張,還有骨子里對趙夫子一家看重和對讀書人幻想,現在應該是沒了。
“也不能這么說。”黎周周想給趙夫子一家找補,話剛說完肚子咕咕叫,只好說“下次相公再去問學問,先要吃飽,不成,我再給你帶著些吃。”
顧兆笑著應好。其實是吃不了,趙夫子古板,講究禮數分情況講。像顧兆去問學問,兩人說話聊書本內容,那是斷不能吃東西。
偷偷吃也不成。
不過帶著回去路上能吃,都是周周心疼他一番心意。
至于束脩一兩銀子,顧兆先是覺得貴,他家周周和鎮上三兩一對比,覺得一兩便宜,怕再給便宜了,趙夫子不愿意教,以及不好好教。
也是,以前一年一兩銀子,如今折半五貫,雖說不是見天來,但人心里老會跟以前對比。黎周周拿王嬸買爐子事舉例,說服了相公。
“要是王嬸沒聽過咱家爐子二十文,那三十文她先是覺得貴但看過好使應該是也沒猶豫會買。”
“周周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