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第320章 當機(3 / 3)

          打破虛妄的自大,接受錯誤才能減少錯誤。一個簡單的數學題,假如股市處在上升通道,30%可能下跌,70%可能上漲,在100個交易日內如何交易才能最大化收益?先看看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聰明人”的必然選擇,因我們想做對每一次交易,所以交易策略必然是70次買入,30次賣出。70次買入中有70%是正確選擇(因為上漲的概率是70%),30次賣出中有30%是正確選擇(因為下跌概率是30%),所以正確交易:70*70%+30*30%=49+9=58次。如果我們不試圖做對每一個決定,坦然承認并接受自己無法做對每一次預測,坦然接受自己在100次交易中出錯30次,即100次全都買入,100*70%=70次,可以保證70次預測正確,而這恰恰也是最佳策略!要知道,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試圖每次都達到最優決策,可能會提高對小眾事件的判斷力,但卻喪失了對更多、更普通事件的預測能力,得不償失,唯有接受錯誤才能減少錯誤,提升準確率!

          形成客觀的決策框架。我們做決策,一個最自然的依據是,判斷哪個選項會帶來最大的收益或最少的損失,而我們對收益的知覺,依賴于形成決策框架的方式,所謂的框架是指對一個選擇的描述。比如你打算去相親,有兩個姑娘,媒人分別通過正、反面描述:正面描述:姑娘A:白,富,美,剛和男朋友分手。姑娘B:漂亮,溫柔,賢惠,有穩定工作。負面描述:姑娘A:白,富,美,正在尋找接盤俠。姑娘B:漂亮,溫柔,賢惠,工資不高。你怎么選,相信在正面描述時,大多數人和我一樣,首選白富美,因為收益很明顯,但在負面描述時,選擇恰恰相反,因為損失太明顯!所以,我們面對同一件事情時,決策框架不同,我們會做出完全不同的選擇。

          在生活中,信息框架帶來的誤導性選擇極為普遍,銷售員是善用次套路的高手,他們會以一種有利于他的方式構建信息框架,如果他想賣我們東西,肯定是運用收益框架誘惑我們,如果他想買我們東西,肯定會用損失框架打壓價格,所以,當我們做決策時,盡量既在收入框架,也在損失框架中考慮問題,這既需要我們能廣泛的收集正反資料,也需要對決策框架有所了解。

          理性看待預期情緒。預期情緒是指預測自己將會因某一個決定而體驗到的情緒,可以用效用理論來解釋預期情緒對決策的影響,正面的預期情緒會有力推動我們做出決定,負面的情緒則相反。需要注意的是,預期情緒只是決策時預測的情緒,與我們在決定后體會到的不符甚至是背離的,而這也是導致我們錯誤決策的重要原因。

          我們都知道,同樣100塊錢,失去的痛苦是得到的快樂的2倍,這就是預期情緒,但科學家又進一步做了實驗,測試這個事情果真發生了真實的情緒變化是怎么樣的,有趣的一幕出現了,失去的痛苦和得到的快樂,從數值上看是相同的!這可以用歸因效應解釋,即當我們真的失去了100塊錢,我們會合理化的歸因以降低痛苦,所以真實的痛苦并不比得到的快樂更大。

          但如果我們對此不了解,在做決定時,因為預期的損失痛苦會大于獲利快樂,所以在面對收益時,我們的決定會趨于保守,影響我們理性決策。那么如何打破預期情緒的誤導?關鍵是建立正確的反饋。臨時抱佛腳肯定來不及,功夫肯定在平時,較長用的做法是記錄決策時的情緒感受,在做完決策后,在記錄心理感受,然后做一個比較,通常三五次就能形成一個正確的反饋和感知,打破誤區。

          提高自我意識。此時此刻的理性決策,必然伴隨較高的自我意識。任一時刻的精神狀態都是由意識和潛意識兩個部分組成,兩者的比例決定了自我意識程度,自我意識較高(意識占比高)時,我們就能保持警醒,理性行事,而自我意識較低(潛意識占比高)時,我們就容易被本能左右沖動行事。

          信息源本身具有偏向性,導致記憶過程產生了一種帶有偏向性的信息樣本。比如媒體偏愛小概率、勁爆事件,所以我們會夸大小概率事件的發生概率,最為經典的就是媒體喜歡大肆報道飛機事故,讓很多人誤以為飛機出行不安全,其實正好相反。此外,個人的預設觀點也會影響信息源的客觀性,以房子為例,有房子的人喜歡瀏覽房價還會上漲的信息,沒房子的人喜歡瀏覽房價看跌的信息,這種偏見導致我們的記憶出現偏差,從而容易做出錯誤判斷。

          最新小說: 逆轉之途 從柯南元年開始建立穿越者聯盟 出獄后,絕色未婚妻瘋狂倒貼我 這是我們的戰錘之旅 全能仙醫 我在萬歷修起居注 我在歐洲當文豪 不能開高達那我還參什么軍! 末世游戲法則 玄學嬌妻人美心狠,王爺一寵到底
        2.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3.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