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王朝要滅亡,表面上的原因多種多樣,比如因為女人亡國啦,因為吃不起茶葉蛋亡國啦,或者是某個君王昏庸啦。
但本質上,卻是簡單的很。
依靠地位攫取財富的上層,最終占據社會財富的比例越來越畸形而懸殊,隨著他們的欲望越來越得不到滿足。
搞錢,買地,買生產資料,盤剝百姓,搞錢。
搞更多的錢。
很多時候,這種搞錢的行為,只是將許多本可以分給窮人的食物,存放在倉庫里爛掉,或者飼養讓主子取樂的女人。
以主人視角的紅樓夢,固然是讓人如做夢中,但如果變成了以那些男仆女仆的視角來看,那簡直是人間地獄。
以秘境人的觀感,地球人很可惡啊。
如果地球人對于秘境人極其重視,從教科書里就開始教導孩子們要注意這些人,別讓他們打回來,到了電視劇里,天天把秘境人當做假想敵,甚至每次秘境人出現,都如臨大敵全城大亂,那么秘境人想必會更高興一些。
但是,被忽視的人,是極其憤怒的。
自己可是想了幾千年幾百年,我們要打回來,我們要統治地球。
是是是,大家都是自己人,你們想統治地球,不難啊。
我們要毀滅你們,我們準備了很多強大的武器毀滅你們,你們要害怕我們啊。
但地球人依然不把秘境人當做一回事。
王劍絕對知道,多如牛毛的穿越小說,也就是現代主角,穿越到落后了幾百年,但卻是和地球有相似社會制度的地方,然后憑借著領先的知識,吊打異界人,在異界奪取巨大權勢,什么妹子啊金子啊什么的,都統統到手。
這異界,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屌絲們在yy人家秘境啊。
仇恨是一種對過去經歷中的被剝奪、被迫害、被攻擊不能釋懷的一種強烈而持久的情感。首先要強調的是仇恨是對過去創傷經歷的一種強烈而持久的情感,不像憤怒是一種對正在發生的情景的直接反應。仇恨更持久,憤怒更濃烈,二者都可以導致攻擊行為。
有過被剝奪和攻擊的痛苦體驗。有點像受過槍傷而且子彈并未取出的人,每逢陰雨天便會一次次體驗到劇烈的疼痛,每次疼痛發生時便對當初那個對他扣動扳機的人痛恨的咬牙切齒。
痛苦體驗的起源以及強度由兩種因素所影響,一方面是創傷事件的現實基礎,包括環境,應激等具體事件;另一方面則依賴于個體的主觀感受,不同的個體對于相同的外部事件產生的痛苦體驗可能完全不同,甚至相反,比如冬泳對有些人來說是享受,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就是純粹的受虐。
在仇恨對象的選擇上,同樣的創傷事件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會選擇不同的客體去仇恨。隋唐演義中有一個非常戲劇化的情節,力大無窮的李元霸長期受虐于打雷的聲音(悲劇在于靜音耳塞尚未發明),終于在某個忍無可忍的一天,他選擇攻擊他仇恨的對象------天上的某個迫害者比如雷神,于是將手中大錘往天上一扔,結果卻砸死了自己。舉這個例子為了說明仇恨對象的選擇是因人而異的,因為事后李元霸眾多英明神武的哥哥并未把各種兵器往天上扔,找雷神復仇,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弟弟是被自己的IQ殺死的。
當創傷發生時人們在尋找仇恨對象時可謂費勁心機,世間萬物皆可用來仇恨,在仇恨對象的選擇上,人類甚至可以恨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命運、時間、一種學說或者理論(比如精神分析),甚至一個詞語、一句話。
當無法尋找到一個來自外界的仇恨對象時,人可能會開始仇恨自己,
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可能消除仇恨,夫妻反目,兄弟鬩墻,手足相殘,毀約,背棄,父子陌路,同事勾心斗角,種族屠殺,為了一個好笑的理由伏尸千萬但仍然振振有詞。
楚國有個邊境小城叫卑梁,那兒的姑娘同吳國邊境小城的姑娘一同在邊境上采桑葉,嬉戲時,吳國的姑娘傷了卑梁的姑娘。卑梁人帶著受傷的姑娘去指責吳國人,吳國人的態度非常不恭敬,卑梁人十分惱怒,就殺死那個吳國人然后走了。吳國人過去?^復,將那個楚國人的全家都殺死了。
卑梁的守邑大夫知道后大怒,說:“吳國人居然竟敢攻打我的城邑?”于是發兵去攻打吳國人,連老弱一起全部殺死了。吳王夷昧聽到這事情之后,也勃然大怒,派人率兵侵犯楚國的邊境小城,攻克了楚國的邊境,將它夷為平地,然后才離開。吳國、楚國因此開始了大戰。
吳公子光又率領軍隊在雞父與楚國軍隊交戰,將楚軍打得大敗,俘虜了楚軍的主帥潘子臣、小帷子,還有陳國的夏杳。又接著攻打郢,俘獲了楚平王的夫人,將她帶回吳國。這實際上依然是雞父之戰的延續。
仇恨的力量是如此偉大啊。
仇恨其實也算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之一,只不過沒有欲望來的那么大而已。
當然了,所謂仇恨,只是對自己無能的惆悵而已。
我不記仇,我有仇當場就報了。
這樣說的人,要么他交際結仇的人層次不高的弱雞。
要么就是真牛人了。
當然了,大概率是裝逼而已。
人在世上飄,哪能不挨刀,哪能不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