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軍紀這種事情啊。
軍紀嚴明的軍隊和軍紀渙散的軍隊,最重要的差異并不是在有沒有人違紀,而是在軍紀對軍人行為的約束范圍(是否足夠“秋毫無犯”)和軍人違反軍紀后的處罰(是否包庇縱容)。
但凡有人違反軍紀就可以說明這個軍隊的軍紀不好。這是不對的,是走向極端的觀點——按這個標準,世界上就沒有軍紀好的軍隊了。一支軍隊的組成,來自于社會的各個方面,三教九流、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同時,軍隊這種暴力組織的嗜血本性,決定了軍隊里很容易將扭曲的人性之惡,表露出來。要做到完全沒人違紀,那只有一種情況——就是這支軍隊根本就沒有軍紀約束。
軍紀與戰斗力成正相關,而古代軍隊燒殺搶掠與戰斗力無關。軍紀差,常見表現燒殺搶掠,但其內在核心是“下級不服從紀律”,那么士兵既然會為了錢財不服從軍紀,自然也會為了活命不服從高危險的作戰命令,即怕死怕打硬仗,何來的戰斗力?
在古代冷兵器戰場上,交戰雙方排成整齊的軍陣,相互沖擊、擠壓、碰撞。排在軍陣前列的軍人一般首先承受攻擊,往往傷亡率要比后排的要高得多,尤其是騎兵沖擊軍陣的時候,高速相撞更是慘烈無比,很可能雙方前幾排士兵都會全部陣亡,在一些寫實的冷兵器戰爭電影常有類似的場面。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同為士兵,為什么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是根據一定原則安排還是純粹隨機的?前列士兵為什么明知危險還甘愿站在第一排?
一般來說,由于軍隊兵員素質參差不齊,指揮官大都是把裝備精良、戰斗經驗豐富的精銳老兵安排在前排。十九世紀英軍在阿富汗作戰時,英國人就發現,敵軍在沖鋒時都是由幾十名戰斗力最強的士兵打頭陣,剩下的部隊緊隨其后。只須集中火力將這幾十人消滅,剩下的敵軍無論數量再多都會潰散。
而且,古代戰爭弓弩對射是常態,雙方軍隊中真正能直接近戰的機會不多。交戰時通常都會先用弓弩進行遠程射擊,或者封鎖包圍,等待對方糧草斷絕,不會輕易的投入正面對決。一場大的會戰中,這種封鎖、騷擾、試探可能占據大部分時間,真正的決戰反而很短暫。因此大部分情況下,士兵承受的傷害主要來自弓弩等遠程武器。在弓箭遠程拋射覆蓋下,無論前排后排,中箭幾率都是一樣的。而前排士兵通常防護的更好,相對也較為安全。
除此之外,軍陣在作戰中根據實際需要經常變換隊形,比如羅馬軍團就分為三線橫列,根據戰場情況交替作戰,古代騎兵在沖擊時也分為很多小隊進行輪番沖擊,很少出現只靠同一批人放在前排打滿全場的情況,畢竟連續作戰人和馬都要休息。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家的活命機會都是均等的,既然輪到自己也沒什么怨言。
而且通常情況下,一支獲得過多次勝利的精銳部隊對擊敗敵人有強烈的信心,戰爭史上有名的一些善于正面對抗的兵種,如馬其頓方陣、瑞士方陣等等,在職業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里,和敵軍正面沖撞都沒有輸過,甚至產生過極為懸殊的傷亡比。無數次經驗讓他們相信,只要保持整齊的隊形絕不動搖,最后失敗的一定是敵人,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任何逃跑的理由。
戰爭有算定戰、舍命戰、糊涂戰三種情況,以上說的是算定戰。如果打起來后敵方也很強悍,雙方勢均力敵,大概就相當于戚繼光所說的死命戰。在這種情況下,有經驗的老兵都明白只能硬挺下去,一旦己方堅持不住先崩潰,唯一的結局就是被敵人單方面屠殺。
當然,以上所說都是上得了陣、殺得了敵的,平均水平線以上的職業軍隊。但在人類大大小小無數次戰爭中,很多時候戰爭的主角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業余選手。他們無法準確預測戰爭的勝負,可能僅僅從人數對比上判斷敵我力量的對比,可是視覺有時候會騙人的,所謂草木皆兵的典故正是這個道理,善于用兵的將領往往會利用這一點。
精銳部隊不是天生的,如何才能把普通軍隊打造成精銳部隊?而且怕死是人本性,精銳老兵如果面對必死的局面,也可能會權衡利弊,產生逃跑的念頭。如何才能把士兵牢牢約束在軍陣前列?說到底還是要靠嚴明的軍紀。所謂軍紀嚴明,無非是厚賞和重罰。
真正讓士兵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敢擅離職守的,還是嚴酷的軍法。宋朝軍法規定“臨陣,非主將命,輒離隊先入者,斬。”明朝戚家軍軍法規定,“凡一人對敵先退,斬其甲長。若甲長不退而兵退,陣亡,甲長之家從厚優恤,余兵斬首。”在這種情況下,逃跑基本上必死,拼命還有一線生機,就算陣亡了,家屬還能得到優厚的撫恤,畢竟這筆帳是人人都會算的。
總而言之,在厚賞與嚴苛軍法的刺激與約束下,士兵在戰場上只能絕對服從軍令,不論被安排在什么位置。經過嚴酷戰爭考驗活下來的,漸漸都成了經驗豐富的百戰精兵。一般的戰斗絲毫不能讓他們動搖半分,就算遇到強大的敵軍,也只有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直到有一方的戰斗意志徹底崩潰。所以古代打仗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一方越打越順,因為戰敗的一方總要拿相對菜鳥的新部隊去對抗戰勝一方已經富有戰斗經驗的老兵。其結果只是幫助其增加經驗值與士氣還有信心。當然,如果一支強軍在某次會戰中傷亡慘重,也很容易一蹶不振,因為核心的、能站在第一排的骨干老兵沒有了……
古代交戰以方陣為單位,接敵面非常有限,后面的士兵不一定有交戰的機會。如果前軍隊形崩潰,比如肥水之戰的秦軍,會出現由踩踏造成的大量死亡。所以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非常多。兵貴在精而不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