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戰場最怕的就是軍心潰散,一旦出現潰逃全軍就又崩潰危機,所以你在小說里常見到督戰隊,軍法隊什么的,就是為了第一時間阻止潰逃,將其剿滅在萌芽階段,但不幸的是往往并沒有太大效果,對于潰逃的限制只在一時,當陣型破碎,指揮斷絕,必然是全軍潰散,任你怎么阻止都無濟于事了(督戰隊什么的在真實戰場上并沒有這樣的專業隊伍)。
這些人都是烏合之眾,哪怕再訓練有素,哪怕身上裝備的價值珍惜程度秒殺普通士兵。
缺乏軍紀,沒人能有效管理。
軍隊要么有憲兵和政委,要么有軍士長。
如果一群原本根本就是老百姓的家伙,讓誰管他們?
那幾位公務員?
這幾位公子哥可是大呼小叫的吼著,聲稱自己的老爸就是誰誰誰,你們誰敢管我,還不趕緊帶路,讓我先走?
離開了龍亦菲的壓制,有人就蠢蠢欲動了。
如果這種時候,先有人來一下,搞死最先跑路的家伙,那么秩序還有可能不那么崩潰。
但是沒有啊。
秩序首先是一種體系,相對封閉的體系,該體系一經形成,就在宏觀上呈現出相對的穩定和平衡,盡管秩序內部各要素之間仍在不停地相互作用,同時各要素的處境不斷發生改變,但作為秩序本身相對穩定,這種動態的平衡一直保持到秩序內部各要素間的相互作用變得如此強烈,以致各自的處境發生了根本變化,秩序才會相應地改變。秩序是由內部各要素組成的,這些要素包括個體及其他個體和個體集合,個體集合不僅指由個體組成的體系,亦指其他所有存在共同組成的環境,從個體還是個體集合的角度考察秩序視不同問題而定。秩序的成因是個體與個體以外的存在之間的相互作用。個體與個體以外的存在沒有聯系,就不會相互作用而發生改變。
事實上,古今中外,弱者從來就沒有生存空間,大災大難中死的絕大多數是弱者(平民),在那遙遠的年代,弱者從來就不算是人,他們只是工具,用在生產或戰爭之上的工具,即便帝王要尊儒尊孔,那也是玩的政治,性命攸關誰還談仁者愛人?而弱者開始有尊嚴,有存在的必要,需要被照顧,那是近代才有思想,那也是政治使然,
而弱者之中要說還是會有些人得以偷生,這些人一般被稱作鼠輩,他們能夠在必死之境存活下來,他們又何嘗不是強者呢。
人于社會就如同鵝卵石于水底,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慢慢的被消磨成圓潤的,但這不沒有改變石頭的本質。年輕人初入社會,顯得格格不入,處處受挫,因此懷疑人生。但到最后總會保留下來一些自己特色的東西,就算是鵝卵石也是各不相同的。大家只不過學會了偽裝,隱藏,美化自我,同時為自己帶上保護色。人的成長過程不斷的回歸于柴米油鹽,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