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明月看著王劍的頭發,因為已經被打濕了,粘在臉上,卻是幫王劍弄好,說道:“看你這樣子,對了,改天要不要我幫你把頭發修一修……”
她忽然猛然止住了話語。
在她的世界,由于某些原因,為一個男人打理頭發的,必然也必須是最親近的人,比如年輕男子一般由母親梳理頭發,跟著是妻子,最后是女兒,夫妻之間互相打理頭發也是正常的。
就軒轅明月的記憶,父親的頭發,就是母親打的,那豈不是……
她馬上止住了這個話題,說道:“看來那群人確實留下了不少東西。”
“嗯,都是很好的科學家,不可能隨意去摧毀東西,我發現,他們離開之前,都好好的收拾了一下環境,所以看起來還算不錯。”
“他們沒有留下離開的道路嗎。”
“嗯,我們處于一個非常微妙的狀態下,具體怎么說呢,這里的機器,可以隨意選擇去所去的空間的坐標和時間,但是,我們一方面沒有這個坐標的具體值,而且,基本上也只能在那呆很短的時間,這其實也很容易理解,空間穿越是雙向的,如果在對面沒有響應的準備和接應,那就是憑空出現一件東西啊,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個空間目標,那里有人專門應對我們的這艘飛船,是的,這里就是一艘飛船,準備一個巨大的法陣接納我們,我們還得在規定好的時間過去,才能真正的降落,而我們幾乎無法與外界溝通,你看,這就壞事了。”
軒轅明月咬著舌頭,想說什么,但沒有說。
夢的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夢醒后那種感覺。找到那種感覺的原因,然后將其解決,帶來這種感覺的夢就不會再發生。當你思想特別在意某種感覺時,而當前沒有辦法驅逐或實現時,大腦就會造夢來實現或者提醒你解決。例如,做噩夢帶來的感覺是危機感。那原因是:你最近的思考解決不了你的危機感,然后你大腦即使在休息時,也加班調用各種邏輯造夢提醒你,并且嘗試從夢中尋求到解決方案。美夢的幸福感也是如此,你渴望幸福感或沉侵在幸福感中時,大腦也會嘗試做美夢來滿足這種渴望,或者提醒你現在已經身處幸福中。當然大腦做夢的邏輯并沒有那么理性,很多時候做夢的過程,只是大腦希望實現這種感覺的情境工具。例如,你做夢到鬼,不是因為你最近遇到鬼,而是大腦調用了鬼來嚇你,讓你產生恐懼感,提醒你去尋求解決恐懼感的方法。當然如果你在夢中把鬼消滅了,這就反而帶來安心感,屬于從夢中直接找到消滅危機感的案例。總之做夢的過程是人為了調和人情緒的神之設定。
外在的感覺:最常見的是你在夢境中聽到的聲音,如鬧鐘。早上你的鬧鐘響了,而你正在做夢,鬧鈴聲通過對耳朵的刺激,出現在你的夢里。但它可能會以上課的鈴聲,教堂的鐘聲等形式來出現。另一種常見的是,你在睡覺時被什么東西壓到了胸口,感覺很胸悶。在夢中的意象就是你被一個石頭壓住,或者被誰死死地抱住。就是說我們在做夢的時候,眼睛雖然閉上了,但觸覺、體感、聽覺嗅覺都還是打開的。內在的狀態:這在夢中也是常見的。比如晚上水喝多了,在夢境中可能就會去找廁所。或者晚上很餓,那在夢境中可能就夢到雞腿。另一種被忽視的是,軀體的疾病也是可以入夢的。《黃帝內經》中有很多這樣的描述:你身上的某個地方有病變了,你可能會做一些相應的夢。這個時候如果你能很準確的捕捉這種潛在的征兆,對于你及時地去處理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第二種入夢,就是心理的入夢,即一般人所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這種入夢并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樣。比如有人說我今天看了恐怖片,所以晚上做了惡夢;或者說我那天碰到誰誰誰,所以晚上夢到他。這種對夢的理解,是從“客體的角度”看夢,即我們認為夢境中出現的東西和情節,是用來反映外在遭遇的。但實際上,夢境,是用你的外在遭遇,來表現你內在的、當下的、原本就有的心理內容。你說你看了恐怖片,所以做了個很恐怖的惡夢。這兩者有沒有關系?肯定有。但是,你夢中再現這種恐怖片段,是為了表達原本就已經存在于你內在心理的恐懼的。如果你內在的心理沒有某種恐懼,那么你看再多的恐怖片,也不會在夢境中出現恐怖的情形。實際情況是,你外在的遭遇,激活了你內在的恐懼,所以你的夢把你整個身心狀態,包括你身體中被激活的那個部分,以意象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是夢。
我認為夢是來自存在的信使。很多人說夢來自于潛意識的,對此我部分同意。但我覺得,夢不僅僅來自你的潛意識。你的DNA,你的心跳,你遺傳的一些東西,都不能稱之為潛意識,但它們也會入夢。夢所來自的存在,是意識之外,生命之內的部分。夢是存在的信使,是存在給你發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