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嘗試過理解仇恨是什么。
按照道理來說,人類可以延續多久的仇恨?
不知道。
有人可以因為殺父之仇,幾歲就潛伏仇人之家,學習蓋世武學,最終報仇。
有人雖然當代無法報仇,卻可以將自家深仇大恨告知后代,三代以后卻是逆襲成功。
也許有人會高叫著,什么相逢一笑泯恩仇啊,不要仇恨要愛愛啊。
但凡遇見這種人,直接扭頭走開是沒有問題的。
說這種話的人,那是沒有遇見自己的仇人。
曾經有瘋狂的反死刑人士,各種激進,以及自以為有理的暴虐。
但當他的家人被殺后,馬上發現,兇手有可能在自己叫囂的廢除死刑的喧囂中,逃脫懲罰,于是馬上變成了一個支持死刑的人士。
當然了,不必再去看他的振振有詞,反正就是那一套,我是文人,我放屁都是香的,屁民全都去死。
這就是仇恨,這就是文人。
問題出來了。
那么久的秘境,能有多大的仇恨傳播下來?
這是個課題。
要知道,秘境法術,哪怕是地球本身,恐怕掌握的也不是那么深刻,反正王劍接觸不到這方面的機密資料,與姬傲雪的親密關系,不足以讓他去愿意借住女人的關系了解情況。
王劍自己做了個模棱兩可的推演。
一個皇族,裹挾了幾十萬幾百萬子民,逃亡到一個仇家暫時追不到的地方,那里生存倒也容易,可以暫時安歇。
但是,偌大的如畫江山,帝王之資,就這么被奪走,中間肯定有著無數親眷被屠虐的悲慘,這在王朝更替期間,根本無法避免,甚至是主動去做的。
哪怕最后坐穩江山的,未必是導致前朝皇族大量死亡的存在,但也無法避免這方面的情況。
好了,第一代逃亡的皇族或者將軍,看了看似乎相對可以生存的秘境,先趕緊組織生產,救活自己。
坐穩了以后,生存危機度過,那么各種情緒也就有了。
所謂飽暖思**,這個**可不是那啥,而是所謂的沒有節制的**。
他們為了凝聚人心,當然會叫囂,要找機會打回去,重新奪回帝位,外界的老百姓不知道多么思念他們偉大的皇族啊。
但是,第二代呢,第三代呢。
尤其是發現,外界早已再次改朝換代,沒人記得自家的王朝。
時間與仇恨,誰能贏?
恨的確是比愛更強大的力量,而且不容易控制,但恨的力量來源于愛,不會愛的人就沒有恨。
愛的反義詞不是恨,是冷漠。
冷漠具有更強大的殺傷力比起恨來,它幾乎是不受約束的,有一些變態殺人狂,就是缺失了共感力,不會感受別人的情感不會愛不會恨,所以才足夠狠心做出殘忍的事,足夠理智不留下線索。
也是國人的冷漠麻木使魯迅驚醒棄醫從文,勵志于拯救靈魂。
愛是一種比較穩定的情感,可以長時間持續,有人甚至把比愛當做一種信仰。
恨類似于憤怒,是種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爆長的強烈情感,會使人失去理智不受控制。
不同于憤怒的是,恨不會因為發泄后完全消散,只要還有愛得不到實現,恨就會一直存在,然后在受到刺激時突然爆發出來,平時恨與愛是糾纏在一起的。
就像類似于光與影的關系,有愛的地方難免不會有恨,當心理缺失了愛時,恨就會把其填補。
恨無法被消除,但可以轉化為愛,通過別人的幫助。
當別人給予你的愛加上你心理殘余的愛,多過心中的恨時,心里就會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