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來不及了。
不過,王劍半夜回到房間,無視了那正酣睡的少爺,以前住學生宿舍的時候,那群狗賊沒少帶女朋友回來嘛。
那么,下面的問題在于,秘境在哪?
秘境當然不是直接在白帝。
根據某些規則,王劍覺得,秘境是不允許外人查知的,起碼他們這些人不許知道,考慮到啊其中有外國人的參與,似乎并不讓人吃驚。
王劍只以為如此,自然是因為某些陰險的想法。
但是他想不到的是,白帝秘境的位置,可謂是天下皆知,無人不聞。
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他便借此自號白帝,并名此城為白帝城。
白帝城自然早已損毀,不過這里可是長江咽喉,瞿塘峽口,地勢險要,難攻易守,因此人煙一直都有。
白帝秘境,就在白帝廟里。
白帝廟位于白帝山山巔上,這似乎是一句廢話。
從東漢初直到明朝正德七年(公元一五一二年),一千四百余年都是供祀的公孫述,即使中間有所改變,白帝廟與公孫述都有緊密不可分開的,而沒有出現過白帝廟內無白帝的現象。
考慮到其中肯定有某些陰私機密,王劍對此雖然感興趣,卻也沒有多方打聽。
因為他發現,這里幾乎到處都是白虎大學的人。
白虎大學的學生,操著綿柔好聽的川普,到處都是啊。
當然了,王劍一通忙碌之下,卻也發現了“有趣”的地方。
之前說過,白帝廟在公孫述跑路秘境后,一千多年,從當時起一直到明正德七年,白帝廟一直供奉公孫述,據白帝廟碑記載,宋代曾有人用漢隸書寫“公孫述帝之祠”懸掛在白帝廟上。
而到了明正德七年,四川巡撫林俊以馬援“子陽井底之蛙耳”為據,毀公孫述像,在白帝廟內改祀曾入蜀勸阻公孫述稱帝的漢將馬援,并祀土神、江神,改白帝廟為“三功祠”。
明嘉靖十二年,巡撫朱延立和按察司副史張儉,鑒于三國時蜀主劉備在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在廟內改祀劉備、諸葛亮,并塑立雕像,改三功祠為“義正祠”。
明嘉靖三十六年,巡撫段錦復又在廟內添加關羽、張飛像,取“明君良臣“之意,改義正祠為“明良殿”。
從此之后,便奠定了白帝廟內祀劉先帝的格局。
那么,為什么這個巡撫林俊,突然做出這種事情?
井底之蛙,所知的,該不會就是秘境里的人吧。
按照之前的說法,由于某些原因,秘境的消息,還是盡可能的保密的。
這是必須的。
畢竟這個世界上腦殘那么多,如果真跑路過去怎么辦。
終于見到一個熟人,真高興。
張煙雨一路風風火火的路過,卻是剛好與王劍對視一眼。
就這么一眼,似乎兩人都覺得各種有趣的情緒。
王劍是終于看到熟人后,可以托付點事情的得意,這可是川中地頭蛇,怎么樣也是點頭之交吧。
而張煙雨就值得玩味的很。
“你怎么來了。”
“我來做事啊,去秘境也有我一個。”
張煙雨的臉色變得非常好玩,眉毛一挑,說道:“嗯,朱雀主動上交的初始名單好像沒有你。”
王劍不打自招道:“我和唐家的少爺很熟,他家有個名額,正巧那少爺懶得去,也就送給我了,就當旅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