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一笑,說道:“這就是我懷疑的地方,本身不是什么完人,是被人追殺,無奈跑路進來的,如果真的那么高風亮節,為什么早先沒有實行呢,最關鍵的是,人性呢?”
兩女不說話,實際上這不是她們思考過的話題,有些沉重。
“我不想多說什么仁義問題,哪怕公孫述家族剛剛跑路秘境的時候,還能打著打回地球去,反擊家園,甚至勵精圖治,做點表面文章,給士兵們發土地證,說只要打出去,就可以人人做大地主,嗯,這就是問題了,能堅持幾代?”
“最關鍵的是,人性問題,過了幾代以后,人心思變,開始腐朽起來,其實未必會如何,但是就是有問題,畢竟,人民有自己的思想,而只能自己茍活,無法與外界溝通的話,新式政府也談不上,嗯,通常來說,一個政權,隨著發展,必然是治理人才多余崗位,于是政府架構之外,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治理人才流落在外,這些人有能力,但就是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上進,往往就開始另尋出路,比如傳說中的竹林七賢啊。”
龍亦菲說道:“這種時候,你還在說什么,人家的制度如何,不關你事。”
王劍指了指窗外,說道:“我剛剛觀察了一下,那些人在收成的時候,是不少人一起動手,可以說,其樂融融,沒有什么不滿,似乎也不分什么階級與尊卑,當然了,真正的貴族,肯定不會輕易出現,但我的感覺啊,他們到底是怎么維持了千年的?兩千年啊。”
龍亦菲說道:“這就不是外人知道了,當然,他們始終沒有斷絕過于外界的溝通,這是真的,似乎哪怕是天下大亂的時候,也有人知道,將外界消息送進秘境,就可以得到食物與回報的。”
這很難解釋啊,王劍搖搖頭,在政治學上,秘境的政權可以維持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首先,要搞清楚朝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導致了舊朝代的倒臺和新政權的建立?
除了三家分晉以及黃袍加身這種稍顯文明的改朝換代方式,大部分都是建立在“鐵與血”之上的,所以戰爭的頻率和規模可以導致朝代更替。戰爭與和平輪流坐莊,新政權推翻腐朽的舊政權,新政權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文化,新政權變得超級牛逼到達頂峰;新政權慢慢走下坡路,**社會矛盾等問題越來越多;新政權變得超級腐朽,各種矛盾達到頂峰;最終新政權變成了當初它所推翻的舊政權,新新政權又將其推翻。
重復重復再重復。
一個王朝意味著什么?
將權力通過一個精心設計的網絡,從中央層層下達,直至每個末梢,也就是每家每戶。
以郡縣制為基礎,以發達的交通和文書網絡為技術支持,建立了一套臻于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
千年以來,華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由中央政府直接向每個農民征稅的國家。
這種集權方式有極大的好處,一是可以確保穩定的稅收,二是可以確保強大的動員能力,以應付戰爭和大型工程的需要,因此能牢牢掌握這兩大優勢的王朝,都是歷史上聞名的大盛世。
那么,大盛世為什么不能持久呢?
因為經濟發展是波動的、彈性的,靠一時丈量土地、審查戶籍所建立起來的剛性管理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漸漸不符合現狀,從而失去效率。
根據封建經濟規律,土地產權會逐漸向少數人手中轉移,這也就是土地兼并問題。
土地產權發生了變化,則意味著人身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原來自給自足的自耕農,越來越多人失去了土地,成為了依附于一方地主的佃農。每當一個自耕農成了佃農,就意味著中央政府對地方的實際控制力降低了一分。朝廷無法從他身上收到一毛稅,也無法直接征調他擴充國家的兵力和勞力。
地方上的豪強勢力,則有足夠的利益動機,瞞報其名下的土地和人口,這里還要尤其考慮到經濟繁榮時期人口激增的問題,在其自身勢力擴充的同時,削弱了中央的勢力,成為中央集權制度最大的離心力。
而缺少了稅收和人力的中央政權,在抵御外部侵略和賑災等問題上,會越來越力不從心,從而導致新的動亂因素。
那么,若中央以強硬態度,重新丈量和劃分土地,清查人口,奪回對社會基層的控制權,是否可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