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要好,地方要易守難攻,將來大反攻的時候,要有利于他們打回來,繼續稱王稱霸。
這里面有多難,沒人知道。
安娜也很為這美景感傷了一下,但很快就反應過來,“我們該走了。”
“走什么走,你沒感覺這里多么美麗嗎,我是不想走的。”
安娜說道:“我們是外交使者,這里只怕很快會重新打開,道路后面,是秘境的人。”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為了這樣美麗的土地,多少人血染風沙?”
王劍完全感覺和明白,為什么歷史上這么多戰爭了。
人類之所以是人類,是因為傳承。
骨子里渴望追求土地的原始人,消滅了骨子里對土地可有可無的人。
更腹黑的原始人,消滅了直腸子的原始人。
野心勃勃的原始人,消滅了那些胸無大志的家伙。
這就是野心。
野心是饑腸轆轆的惡狼看著農場羔羊的綠眼,野心是阿門農祈禱勝利燒死女兒的熊熊烈火;
野心是勾踐為仆作奴生吃人糞時強作的歡顏,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不顧面子和尊嚴,拋棄道德和底線,心心念念一定要做到的事才配得上“野心”兩個字。
野心是看到了美好事物就想占有的**。
就是看到皇帝出巡的浩大場面,大呼大丈夫生當如此的坦然。
當然了,野心不是傻缺。
什么叫傻缺呢?
剛成立個早點鋪子就天天叫著要“拳打肯德基,腳踢麥當勞”。
剛做個手機,就大叫“蘋果是垃圾”。
剛湊齊幾個人,就叫著要搞“新金融”。
傳銷的、吹牛逼的,那真是個個心懷大志,個個志向賽過大小馬,不讓健林……但這玩意現實嗎?有幾個正常人相信他們吹的牛逼?信這個的,有幾個不是連人帶馬摔到尸骨無存的?
什么時候考慮什么樣的問題。
世界上有兩種“志向遠大”第一種志向遠大指向的是人,另一種志向遠大指向的是事。
兩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把讓自己超過其他人當作終極目標,后者則把做成一件事當作自己的目標。
志向,如果說僅僅是想做人上人,爬上其他人頭頂作威作福,那么基本上就會功敗垂成。
先定個小目標,然后一點點實現他,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最終想要什么。
兩千年前,就有這個情況。
那時候的項羽,實力是當時天下第一強大的法術強者。
但是這人太年輕,哪里是大了自己二十歲的劉邦的對手。
他所謂的“無顏見江東父老”固然可歌可泣。但是作為領袖他關心的不是最終的成敗,天下的一統而是自己的“顏面”。因此項羽就有了他本身的一個悖論,當他的顏面,或者他的某個屬性跟現實沖突的時候,他就陷入了一個巨大的矛盾。如果他違背自己的行事原則,那么他的勝利又有什么意義?而如果他不違背自己的原則,那么他最終會失敗,如何又能證明自己高人一等呢?
而對面,看項羽,鴻門宴也好,烏江自刎也罷,他骨子里的那種傲氣或者說那種對自己行事風格,諾言,顏面的在乎程度超過了他對達成目標的渴望。很多人喜歡項羽,因為他確實很可愛,他愛恨分明,坦坦蕩蕩,言出必行,甚至在抓住對方的老婆孩子之后還能以禮相待。
君子啊。
但是其實,這就是個暴虐的年輕混蛋。
對面的劉邦才是明白人。
劉邦是另一種志向遠大,他不怎么在乎自己的名聲,諾言或者是行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