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可以專心治學,從而提升國民的平均素質,而與他們基本平級的鐵匠、商人、織工等人,就可以真真切切地改造整個國家,提升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社會自然要花費更少的時間來進入更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以至于今日的社會。
社會產能的極大豐富,可以脫離生產的人的數量越來越多,他們的平均水平也因為教育的逐漸普及而上升,而各種發展自然也可以更加進步。
當然了,脫產人口并不意味著都是正能量。
用儒家了,然后壟斷了,沒人監管了,就開始墮落了。
后世中醫怒罵那些所謂的“儒醫”的時候,說他們:“今針、砭諸法不行久矣,醫者棄難而就易,尚虛聲,喜浮譽,循名而不責實。世道所以愈趨而愈下者,時也,勢也。”
根本沒受過外科手術訓練,不知道如何使用刀針,因此,就只能憑借記誦的幾個處方,開幾副湯藥,卻裝出一種愛護病家的樣子,說手術會置生命于危險之中,且大傷元氣。又將膿腫癰疽認做內病,而將那些重征認作死征,“果死可以顯我之有斷,幸而不死,又可邀功而索謝”。
其實就是“以愚病家,而自護其短”,真是欺天啊!
而且“果死可以顯我之有斷,幸而不死,又可邀功而索謝”,是吧,國家出了問題,那是堅決不想辦法解決的,而是扯一堆君主要圣賢,然后廣施教化,于是問題自會解決。事情爆發了,那就是我說的對,萬一事情消弭了,那還是我的功勞啊。不做才不會錯是不是?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以愚天下,而自護其短”,真是欺天啊!
在西方,也是這個調調,準確來說,是西歐國王召集農民組成的軍隊,拿著火槍干掉了騎士。用冷兵器戰斗,需要更多的體力,更多訓練時間,更好的防御裝備,脫產的騎士與不脫產、半脫產的民兵,殺傷力、防御力相差很大。隨著火藥的普及、進化,需要的體力、訓練時間減少了,鋼鐵制成的盔甲,在進化的火藥武器面前,防御力逐步下降這就導致了脫產騎士的殺傷力、防御力沒有使用冷兵器那么懸殊民兵可以用數量壓倒騎士的質量。
所有問題的核心在于,秘境人到底可以養活多少脫產人口。
這里指的是,不必終日勞作,而是吃了就修行,修行完就休息的精英。
以每人每天0.8斤口糧算(一頓三兩飯不到,對于普通人正常,對于職業士兵這個數值偏低),每人每年就算0.8×365=292≈300斤。
在沒有農藥化肥、沒有優良品種選育的前工業化農耕時代,(西歐中世紀普遍)小麥畝產百斤左右,(明代普遍)麥粟或水稻畝產三百斤左右。1平方千米等于1500畝,也就是說按明朝的農耕水準每畝養活1人,每平方千米養活1500人。
于是就能極其簡略地假設出如下情景:某國領土1平方千米(好寒酸)。如果每人只能照顧一畝地,那么所有人都只能是剛好喂飽自己,供養不了脫產的士兵;如果每人有能力管理兩畝地(而土地只有15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