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桐州算是北方文風盛行的文化中心之一,雖然這些年因為北方動亂文人南遷較多,知微書院仍舊保持著北方第一書院的地位。
知微書院能和南方的英才書院并稱“南北”大書院這離不開頂級世家的支持。
時知和崔教授雖然穿成了世家子弟但骨子里并不看好也不待見世家文化壟斷的行為,但這次去濟陽城其實是想找人接“棒”。
祖孫二人都不愿意繼續參與這場爭斗,更何況如果未來真的要天下大亂那么清河也不會是一方凈土,他們最急迫的是如何在這場混亂里有足夠的籌碼生存,那時候這些文化教育和朝堂政治斗爭都不是最迫切的事。
可崔氏大祖房利益卻不是他們倆可以完全代表的,所以商量了半天打算把這個事扔給感興趣的人去做好了。
崔教授和時知甚至有些羨慕太原王氏了,勢力逐漸南遷,也沒有像崔氏一樣扛起斗爭的大旗,而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在江南扶持起個寧江書院,雖說也是以收世家子弟為主,但它也不排斥寒門入學,把“和而不同”的中庸之道發揮的淋漓盡致。
雖說比不上英才書院的影響但現如今也是江南數一數二的書院,在江南那種文風盛行的地方這很不容易了。
崔氏大祖房不再抗大旗,但其他五房應該是很愿意抗的,要不是書院是當初大祖房的家主出錢建的,又在大祖房勢力的地盤上,他們早就搶過去了。
可這些年動作也一直沒停,書院的副山長崔博就是出自小祖房的嫡脈。
百年前的知微書院山長是崔氏大祖房說了算,畢竟是人家出錢建的,到后來別的世家也參與知微書院影響力慢慢擴大,就變成了世家們的投票。
崔氏大祖房原本強盛時與其他五房關系還不錯,利益也大體一致,所以崔氏擁有六票投票權,這是大祖房以創立者身份爭取來的。
后面加入的盧氏、鄭氏因為參與太晚就和其他幾個早期參與者二等世家一樣只有一票。
大祖房除了有投票權還有一票否決權,當然了山長不是年年選,一二十年選一次的活動,大祖房這否決權其實都沒用到過,因為二十年前大祖房還沒衰落至此,在知微書院的影響力比其他幾個世家加起來都厲害的多。
可如今就很微妙了,大祖房甚至都已經把自己的勢力撤出長安了,那原本是為了爭奪政治資源的書院還能讓他繼續控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