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知收到消息,白雀他們去巴哈之行進展還算順利,時知估算了一下時間,如果后續一切按照計劃進行他們大概能在明年開春前回來。
此次江南之行也還算順利,時知打算把海船送出海后就啟程返回清河。
崔氏海船第一次出海是和王氏的海船一起走,畢竟人家有很多經驗了,這也是兩家合作的原因之一,到底比和豪族一起要放心些。
王釗看著時知給崔氏海船重新做了規劃,有些不解,這船上種菜不很麻煩嗎況且出海一次成本也很大,大家都是盡量壓縮空間裝貨的。
“出海一次往返大約要在船上住七八個月,人長時間不吃菜蔬會得病。”時知沒辦法跟大家解釋維生素之類的,但派出去打聽的消息就是很多水手的確已經出現有患壞血病的了。
王釗想了想他們家的船工,似乎是有人稟報說得病了幾個“不想阿蓁還精通醫理。”
王釗沒有想讓王氏海船照著崔氏的弄出什么種植區,海運之利不是他一個人能做主的,每年都要給太原交賬,自從出現那神秘的精油和琉璃賣家,這項貨輕利厚的生意就不好做了,海船的空間能多裝貨就多裝貨。
時知也并不強行安利這個,哪怕所有人都相信她說的,可他們眼里一個水手的健康甚至性命大概都比不上十幾貫錢,除非大規模爆發疾病影響海運正常行駛,他們是不會聽的。
這次出海的目的地是婆娑國和琉夜國,那里生產香料和瑪瑙、玉石,大良一直用瓷器和絲綢跟他們交換這些東西,但時知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從出海的人那里打聽到琉夜國還盛產金剛石,只不過大良貴族更喜玉石和瑪瑙,所以很久都沒人運回來了。
如今切割技術落后,這種寶石不容易做飾品,但時知聽到后立刻就動心了,她想要做切割玻璃的刀很久了,只不過市面金剛石稀少,崔氏幾塊珍藏的都太大,她也沒那個技術給切了,這次倒是可以運回一些回來搗鼓一下。
時知除了培訓水手,還在出海名單里放了兩名學院,這次出海他們要負責把所見所聞的記錄下來,風土人情、氣候變化、疆域分布、植被分布都要記錄,同時還要負責收集各種種子。
以后每次出海時知都會派人做這項工作,相信以后總會有份完整的“世界地圖”成型。
海船交付時,崔氏翻車也已經把所有關鍵零件的技術給了豪族,王氏是最先得到這項技術的,所以王氏名下的田地是最早出現這種巨型翻車的。
這翻車在桐州算是出名,但在江南除了達官顯貴知道的并不多,此時王氏建成翻車,很多人都跑來看熱鬧,等聽說一架翻車能灌溉五百畝田田地,很多老農都跪在地上祈福大哭。
一時間“崔氏翻車”的神奇傳遍了江南各地,其實就連王釗在此前也沒見過這翻車,他派出去的人給他形容甚至畫了圖回來,可都不去自己親眼看到時來的震撼。
此刻他真的無比確定,這東西的出現一定會讓崔氏青史留名,這簡直就是農事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