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翻車第一批落成,很多文人雅士也都跑去看了,寧江書院甚至由老師帶著所有學生一起去看了,回來還留了作業。
鄭二十一郎看著崔氏翻車同樣震撼,但他此刻更加明白祖父讓他來江南的用心了,這天下能人異士多的很,總待在滎陽他是沒辦法成長的。
不過這次崔氏和王氏結成同盟,倒是讓他有機會了解一下崔氏大祖房的灶女了,這幾年清河一直很安靜,與外界來往也不多,那次見到他家女郎似乎也能成個人物。
這翻車他既然親眼見過神奇之處,那鄭氏必然不能錯過,他要寫信回滎陽讓祖父明年務必派人去趟清河,這次被王氏得了頭籌,他們也不能落下太遠。
王氏的翻車落成,沒有得到翻車圖的豪族就更熱切了,時知收到的帖子足足有一匣子,但她還是那句話,想要的明年去清河。
趙氏也派人過來了,不過不是請帖,他們家正在守孝是不會設宴的,此次派人過來是以趙三娘和趙五娘的名義送來一些冊子,都是趙氏參與海運的經驗總結,同時還附贈一封信。
信是趙五娘寫得,她先是給時知賠了禮,說上次請帖的事她和姐姐事先并不知情,趙氏雖有意崔氏翻車,但并不想讓壞了規矩,明年她兄長會親自去清河拜訪崔氏家主,這出海的冊子就算給姐姐的賠禮,因為沒出孝這次就不親自上門了。
時知看著信,又想起上次見面的情形,心里嘆氣,這趙五娘終究不再是那個活潑的小姑娘了,突逢變故只怕她也要被逼著快速成長起來了。
時知命人回了信,只道明年清河雖時歡迎趙氏前來,同時提醒趙氏可以提前準備一下木工了。
趙五娘看著回信,給她兄長道“我就說崔家姐姐是個大度且明事理的吧咱們家只要誠心道歉,把事情說開了,她必然不會再計較先前父親的冒失。”
趙二郎點頭“是,多虧了五娘了,是為兄把人想的不夠坦蕩。”
趙五娘把信放進匣子,然后又開始給她外祖家寫信,母親因為父親和四姐的事郁結于心一直病著,她得找個人勸勸母親,這人選非外祖母和舅舅莫屬。
海船是在八月初出海的,一路向南再向西行,行駛四個月后能到達目的地,等返航再回到大良得明年夏天了。
時知把海船送出崗后,就要準備啟程回清河了,這次出來了三個多月,馬上要秋收了,她有些想崔教授了。
小盧氏也明白不能長留女兒,她一邊幫女兒準備回程的土儀特產,一邊又天天把時知叫過來說話,總歸是舍不得的,這次回去她都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見到女兒了。
時知也明白小盧氏的矛盾心情,她最近大部分時間也是在熹榮堂待著了,只不過小盧氏除了一些日常叮囑外,提起的一個話題卻讓時知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