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知啟程回清河的當天,小盧氏親自把她送到了碼頭,看著小盧氏泛紅的眼睛時知心里也不好受。
上了船心情一直不怎么好,真正的阿蓁已經不在了,她能做的都做了,只希望小盧氏以后可以安心一些,但愿離開了的阿蓁也能安心吧。
阿勤幾個看出女郎心情不好,課堂上問問題都積極了很多,她們女郎最喜課堂好學多問的人,所以這會兒想著法子讓女郎高興。
時知看出幾人的心思,她也不點破,她其實只是有些想自己的父母了,很多事壓在心底不去想,但看到小盧氏時知就很難不去想,要是現代也有個蓁蓁就好了,哪怕替代了自己也好,只要不讓父母承受喪女之痛,可她明白那里沒有人可以替代她安慰父母。
可人總要往前看的,時知很快收拾好了心情,她還有很多事要做,不能一直沉溺于遺憾悲傷中,那不僅無濟于事還會讓身邊的人一起難受不安,何必呢
回了到桐州,崔教授明顯是很記掛孫女了,這會兒秋收都顧不上了,親自跑到碼頭接人。
時知看到爺爺心情好了起來,她心里安慰自己她也不是孤獨的,在這里她還有爺爺,老天總算不是太無情。
崔教授一直從時知的信里獲取此次江南之行的事,這會兒時知回來了他才能細細知道細節,孫女這次出去感覺有些不一樣了,心下感嘆人果然是要有去歷練才能成長。
“好在還算順利,也沒遇到什么危險。”這也是崔教授一直最擔心的,就怕孫女遇到什么意外,但目前看來江南雖然不太平但也沒有太過驚險。
時知也覺得這次不虛此行,翻車、海船的事都算順利解決了,而且還考察了江南的學風,她還是挺滿意的。
“我覺得還是讓崔氏的子弟去江南求學比較好,那里相對安穩而且文化思想氛圍更活躍,我這次都見到鄭氏家的嫡子也在那里。”時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崔教授對這個也考慮過,他如今已經很熟悉當家主的套路了,這幾年推薦了幾位族人給各地大儒,這會兒送些人去江南的寧江書院也不是大問題。
“那就送去一些,剛好最近也有人求到門上,王氏開的書院他們想來也是不會拒絕的。”崔教授很信任孫女的眼光。
關于王氏內斗的事他們又聊了半天,最終還是覺得和王釗合作更好一些,太原那邊兒也不是沒給崔教授伸出過橄欖枝,但崔教授又不是真的崔清他才不會上當呢。
何況小盧氏改嫁,崔清本人也沒不滿,就算是崔清活著怕也是認為孫女和王釗那邊兒交好不是壞事,這內里的關系是利益和情誼綁在了一起,總比太原那不懷好意的強多了。
時知在家休整了兩天就又開始忙起來了,沒辦法如今秋收,崔教授試驗田的棉花和蜀黍都要收獲記錄數據,她一個能頂十個學員用,這回來了自然也得去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