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織機效率也不高,時知想要讓工匠去改進,但她其實也不知道明清時期的織機是什么樣子的。
至于“珍妮機”時知只聽過故事,是說把紡線車踢倒了有的靈感,它可以一次紡出多根棉線,具體什么樣子她不知道,要改進到滿足時知的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時知沒把這個想法告訴崔教授,她爺爺也是個“一生要強”的人,這會正開心呢,還是不打擊他了。
崔教授心滿意足后又去莊子了,今年春耕又要開始了,這會兒也沒時間再帶著工匠研究,而且時知的及笄禮也要到了,這是家主府的頭等大事,時知和崔教授都要抽空去安排各項事宜。
時知的及笄禮是清河早就期盼已久的事,這代表他們的繼承人終于“成人”可以行使更多家主府的權力,當然了也要盡到更多的家族責任。
很多大祖房的族人早早就回到了東武城準備觀禮,小盧氏已經提前把給時知準備的及笄禮物送來了,她已經不適合再來清河,但心意總要送到。
族老們甚至早早就開始和崔教授討論起流程,這些年很多人都擔驚受怕就擔心他們的灶女夭折了,現在終于能松一口氣了。
時知的及笄禮插簪者把原本的女性長輩換成了崔教授,她的身份代表的意義不同,家族期望也不同,族老們當然明白崔氏的灶女不是個普通女郎在家相夫教子,真要那樣他們才要哭出來了。
時知的及笄禮場地定在了家祠,這是崔氏宗子才有的待遇,當天一切規格安排崔汶都是再三確認無誤后才放心的。
各大世家都送來了賀禮,就連長安熙興帝都湊熱鬧送來一份兒,且不說這次及笄禮是繼承人的要格外重視,就說因著崔氏人少這禮就得格外重些。
原因很心酸,每年各大世家本來就有著復雜的姻親關系,這婚喪嫁娶的人情往來上崔氏家主府都是做“賠本買賣”,好不容易清河有次大活動了,各大世家的親戚們表示這及笄禮不往重了送他們都不好意思,每年凈收崔清老東西的禮也挺同情他的哈。
及笄禮當天崔氏家主府賓客滿棚,族人來了次大集合,除了實在無法趕回的族人能來的都來了,感覺這次比祭祖都熱鬧。
時知穿著繁復的及笄禮服,頭發簡單梳起沒有一絲首飾,伴著唱喝祝詞給祖宗和來賓行禮,最后崔教授親自給她插上白玉簪。
崔教授看著孫女肅聲道“今日為爾取字時知,愿爾無論何時何地皆能秉持本心,清明高潔,不憤不迷。”
“謝祖父,崔氏時知莫不敢忘。”時知恭敬行禮,這是她前世的名字,爺爺明白這個名字對她的意義,所以還是給她用了。
崔氏阿蓁兩歲時由父親崔燦名崔臻,今日及笄由祖父崔清取字時知,過了今天后世人皆知崔氏的灶女正式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