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州在桐州以北,東部是海域,桐州去燕州有陸路和海路兩種交通方式,時知他們選擇了陸路。
走了六日才進入燕州,又行了五日才到范陽,來接應的是范陽盧氏的現任家主長子盧岫,按輩分是時知的從舅,也是崔教授的表侄。
時知他們過來前特意派人送信,盧氏的人這些日子都在范陽城外接應前來賀壽的親朋,但能讓盧岫親自過來的也只有幾家才有這待遇。
到了盧家,時知跟著崔教授第一時間就被迎進到盧家老祖宗的院子,磕頭行禮認親戚一套流程下來腦袋都大了。
最后落座時知乖巧的站在在崔教授旁邊,任由滿屋子人打量,人家打量她她心里也在打量別人。
盧家老祖宗和時知想的不太一樣,看上去是個頭發花白、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和想象中那種氣場強大的一家之主老祖宗完全不一樣。
盧家老祖宗精神頭兒還算足,她看著崔教授半天才道“二郎也上年紀了。”
崔教授笑呵呵道“老祖宗,孫兒如今也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了。”
盧家老祖宗的幾個親生兒女如今活著的也只有小兒子了,也是六十多的年紀了,盧家如今子孫繁茂,當年那場禍事的影響似乎都已經煙消云散。
原來的崔清上次來范陽還是三十年前,這會兒盧家老祖宗還能認出他來,可見思緒和記憶力都是不錯的,這在現代也算是保養得宜的老年人了。
盧家老祖宗又看著時知道“女娃娃過來些,讓我好好看看。”
時知大大方方上前,盧家老祖宗拉著時知看了半天才道“果然和你娘長的像,清河離范陽也不遠,以后有空多來,你外祖父和你外祖母都惦記你呢。”
時知嘴角始終掛著得體的微笑,聽了這話溫聲道“以前孫女年幼,祖父不放心孫女出門,這會兒認路了,以后必定要多多來看老祖宗的。”
時知原身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也在這屋里,剛才磕頭時倆人都是很高興,這外孫女總算是立住了。
時知外祖母也是出身平州柳氏,與時知祖母是隔房的堂姐妹,這也讓時知更加擔心自己的基因了,世家真的是一家子近親結婚太可怕了。
柳氏看老祖宗興致好,也湊趣道“四娘過幾日也要到了,到時候咱們一家子骨肉可就團圓了。”
小盧氏同輩排行第四,在家被叫做四娘,時知再次慶幸崔氏沒啥人叫她“大娘”的,一想到被人叫“崔大娘”,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