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之上還有民族,大良可以改朝換代、換姓更名,卻不能當外敵奴仆,誰要是敢讓歷史重演那就是千古罪人。
幾百年前的舊朝慘劇,讓所有人都明白這不是鬧著玩的,也不是可以妥協的,當初的國土被侵,國人被無差別屠殺,北方十二州幾乎成了荒無人煙的死地。
巴哈與舍貢國立國的基石就是從北方十二州燒殺搶掠得來的。
哪怕舊朝煙消云散幾百年,大良所有人卻把這個恨記住了,大良的開國皇帝甚至在西關立了一塊十米長的碑,上面就八個字。
景氏可無,外敵必誅。
這是西關軍的鐵律,也是大良最初立國取得民心的根基,哪怕朝廷被打沒了,他們也得留在邊境抗敵。
西關軍分旗虎軍和云豹軍分別駐扎在隴州與朔州,從去年大良大亂后,他們的戰事就增多了,尤其舍貢一直都在攻打隴州,旗虎軍的統帥范七增一開始還會給朝廷發求援信,可半年前他就放棄了。
長安已經到了和鄭氏決戰的時候,沒有人會再記得他們,朔州的兄弟軍給了兩次增援后也騰不出手幫他們了。
酉里的襲擾,已經讓云豹軍疲憊不堪。
援軍等不到還不是最緊要的,最可怕的他們已經沒有存糧了,去年春夏時旗虎軍派人挖光整個隴州的野菜,靠著菜粥對付大半年,可入秋后連野菜都沒了,軍糧很快就見底了。
范七增滿臉風霜的望著西北邊兒的敵營,現在是初春,連野草都還沒長幾根來,離夏收還有三個月多,他的將士還能挺多久
崔氏的海船進入大良海域后,一半停在了江南不遠處的海域,一半回了桐州。
跟齊彬已經把價格談好了,但為了防止他動什么歪腦筋,崔氏的人把交易地點定在江南海域。
江南幅員相當于有兩州之地那么大,然而卻有七八方勢力盤踞,昔日的魚米之鄉現在成了人人爭搶的肥肉。
淮郡乃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區之一,所有人都在惦記它,只不過都擔心自己吞不下,這才讓它成為了江南的緩沖區,王氏和林氏合作勉強把淮郡守住,在這夾縫中求存。
時知遠在淮郡附近的海域交易也是因為這里相對來說沒有人可以一家獨大,齊彬的人來這里也要小心被打劫。
閔州的貨船隊已經出海,等齊彬的船隊把糧食全部運回閔州大概得走幾趟,這段時間回桐州的海船會再次帶著貨物與從江南新購入的那五十艘海船一起出發和留在江南的海船匯合,他們這次會在東南海域分開,小部分往東大部分前往西南更遠的大陸。
齊彬知道崔氏用海船去外域換了糧食后也動了心思,然而他的人很快就知道江南的海船九成都被崔氏購入了,整個船舶司的匠人也早在幾個月前就被王氏和林氏一起交易給了崔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