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信寫好,崔氏的人快馬加鞭送去了各地,為了防止崔氏搗鬼,這些大儒只說讓弟子去一起修繕珍本、抄錄書籍,其他具體情況都沒提。
字跡和語氣的確是自己恩師的,在確認了不是造假書信后,眾人真有些懵了。
他們老師真投靠崔氏了
但他們有些機靈的也看出信的古怪,老師提到的人其實大部分并不是他們這些弟子當中最有出息且有影響力的,好多人心里覺得這似乎不對勁,修繕珍本也是大事,老師要是真心投靠崔氏怎么會不讓最優秀的那一批去
但很快這個疑慮也被打消了,那些影響力最大卻沒被提到的人,陸陸續續接到了崔氏的任命或者推薦信,他們不是被任命了低階文官職位就是得到了去聲名斐然的大書院繼續深造的推薦信,一時間眾人都有些傻眼。
老師這明顯就是給自己得意弟子們一起謀了份前程的節奏啊
幾番事情操作下來,無論是當地文人還是這些大儒的弟子甚至他們的家人都有些真的相信他們是吃下崔氏的“糖衣炮彈”了。
崔氏廣邀大儒名士修繕珍本的消息隨之迅速傳播,有頑固派那自然也有中立甚至思想接受度高的先進派,他們雖然大多數也沒有投靠崔氏,可到底也沒表示不滿時知。
聽到時知開放所有珍藏做為修繕書籍碑文的報酬,好多人甚至忍不住主動詢問,他們可不可以也去“幫幫忙”。
那可是幾家頂級世家幾百年的收藏說句天下珍本大半盡歸在此也不夸張
時知接到信后,很大方的表示“榮幸之至”,只要是愿意來的大儒或是文人,崔氏一律一視同仁,修滿五年書籍,崔氏收藏可以隨便抄錄,甚至帶幾名弟子一起來幫忙也行。
此言一出,天下皆驚,然后就是各種歌功頌德的夸贊,甚至除了崔氏治下,別的地方一些閑在家里的文人也在想盡辦法“偷渡”到濟陽,這機會可是千載難逢
各大書院也紛紛來信表示自己這里其實也可以幫忙出力的,他們的老師和學生都挺多能干的
時知早為書院準備好了邀請名單,這里面的名字都是反對在書院開設“格物學”且在各個書院聲名地位很高的,這么好的傳承機會當然得讓這些“衛道士”親自參與。
知微書院寂寞了近十年,這次突然又開始熱鬧起來,甚至因為后面即將到來的人太多,崔氏又加蓋了幾座別院。
不說別的,江南有近半賦閑在家的知名文人或者大儒都到崔氏報名了,再加上他們帶的弟子,蓋的這幾座別院都不一定能夠用。
時知表示“那就再多蓋,吃穿用度都不要委屈先生們,務必做到賓至如歸。”
修五年書,再抄錄幾年書,沒個七八載怕是不夠,時知甚至還貼心的表示,在濟陽可以多蓋些院落,這些人要是愿意帶家眷,崔氏也住處,當然家眷的生活費要自己解決。
不到半年,濟陽安置的大儒、文士及其弟子已經將近四千多人,整個崔氏治下除了還在書院讀書的學子或者準備考科舉的儒生,凡是有功名或者名望的文儒,到濟陽“修書”的近乎去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