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關于時知以女子身份去保家衛國被人討論,北境邊軍也再次投入眾人的視野,靖州告急后大家才發現一件他們忽略已久的事。
從大良動亂到社稷分裂,所有人都在關注逐鹿中原的各方勢力,卻把一直堅守在北方邊境駐軍遺忘徹底
他們沒有朝廷、沒有支援甚至已經被所有人遺忘,可他們還是在邊境咬牙堅持了七八年,這是何等令人欽佩的忠勇仁義
西關軍多年游走在生死邊緣,林氏以全族忠勇殉節,慕容氏交托后事一般奔赴戰場,他們無名無利,只為道義,就可把生死榮辱皆拋諸腦后這么多年。
大家被無條件保衛這么久,怎能把這等恩義忘掉,又怎能視為理所應當
啟智月報這次報紙沒有按照以往板塊排版,上面兩篇文章就已經占據一半多內容,后面是一篇關于并州的難民接收報道,上面詳細記錄了難民接收情況,表明崔氏現有物資大部分要去支援靖州前線,靖州難民安置還缺大量物資。
報道發出之前并州、桐州的一些愛國人士已經自發捐物捐糧,然而難民數量巨大,現在這些仍舊是杯水車薪還需眾人支援,文章最后了接收捐贈的幾處衙門地點。
最后一部分是一個數據榜單,公布的是捐贈人姓名與捐贈數量,大多都是并州、桐州的大族、富戶,但也有一些普通百姓,榜單下表明了這一期捐贈截止日期,并表示下一期會把后面捐贈者的信息再繼續登報。
捐贈的事是崔教授親自主持的,他現在一直負責調派物資去并州和靖州,但只靠崔氏自己的家底幾乎是不可能妥善安置這么多人,所以他先是發動世家豪族捐贈,然后又想出接住報紙宣傳,無論是為公為私,總歸是會有人支援。
尤其是這期報紙一出,情緒和宣傳都到位,原本還要崔氏去各方動員的捐贈工作一下子就接應不過來,還好崔教授提前表示可以去各大書院招募“志愿者”,一起幫忙登記捐贈物資的信息,物資分類和運輸則由崔氏的駐守軍隊輪流負責。
靖州事件出現后,靠近靖州的地區民眾情緒的確有焦慮恐慌情緒出現,但各地方衙門都接到通知,大街小巷的開始宣傳崔氏大軍此次抗敵的決心與準備,讓很多人暫時吃了定心丸,同時也明白自己此刻努力種田織布、做工買賣都是為前線抗敵所需的物資出力,漸漸也都平穩下來。
當然更多人關注的還是前線最新軍情,大家都在祈禱崔氏大軍能夠及時趕到、扭轉戰局,不然靖州失守,那么并州、燕州等地也必將有部分地區遭到外敵的屠戮洗掠。
“報卞陽大捷崔氏大軍于靖州卞陽成功潰敗敵軍”
送軍報的斥候一路快馬從靖州傳到清河,沿途各個州府都已經接到消息,這樣鼓舞士氣的消息不等月報發布,就已經開始迅速傳播。
報館的各個編輯這次又開始加班,但這次所有人都是激動且高興的,靖州困局終于迎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