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的女子書院分南北兩所,但取名都是“啟明書院”,這是時知考慮許久后才定下的名字暗夜千年,啟明道路。
招生年齡是從七歲到十二歲,學制分五年到九年,五年基礎班若是想繼續深造可考試升四年高級班,并且標明高級班有獎學金,只要成績夠幾乎都不用家里再負擔學雜費。
“只怕那些學生的家長不會讓女兒讀到年紀太大。”崔教授很清楚那些家長的心思,女兒十四五歲就定親成婚的比比皆是。
時知卻不怎么擔心“那就讓他們卷起來,如果上層社會的婚事考核標準再加上學歷這一條,他們只會瘋狂想把女兒留在學院完成學業。”
沒辦法幫所有女性改變現在這個情形,那就先改變一部分,讓上層先改變觀念,這樣也會帶動下層意識。
跟他們講什么人權、男女平等是沒用的,但讓人們看到最切實的利益,就容易接受一些,比如識字的女孩子婚事比不識字的順遂,比如以后識字的女孩子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男子一樣有收入來源。
崔氏義學辦了這么久,來上課的女孩子寥寥無幾,時知一直想著去改變這種情況,女子書院就是她推動那塊攔路磐石的動作之一。
當然這需要努力好久,短時間內也有可能見不到什么大的改變,可總得想各種辦法去嘗試。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也不是開天辟地時就有的,既然后世能有人一步步改變它,時知覺得現在開始努力,總有一天這個世界也能改變,即使不會有她曾經的世界那么好可至少能給后來者減少一點阻力、奠定一點基礎。
桐州的啟明書院正式開課,最初一批報名的學生是清河崔氏小女郎們,她們原本就被時知強制性要求在家學讀書,現在不過是換個地方而已,當然她們也得考試,合格了才能入學。
看到崔氏的女郎報名,一些觀望的豪族也陸續開始報名,能到世家開的書院“鍍金”,對他們這樣的出身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與此同時啟智月報也刊登了關于女子書院的點評文章,“貴族精英教育”一詞首次問世,這篇文章是一個匿名作者寫的,文章主要是談論了一些關于就讀女子書院未來的設想,隱隱暗示這種書院除了能幫助培養女郎素質外,它還能幫助女郎拓展眼界和上層交際圈,是一種隱形人脈資源。
看過報紙的很多人都動心了,尤其是那些有錢卻差在出身上的家族,或者出身不錯卻漸漸沒落的世家,都從中看到了一種“機遇”。
如果這時候的人經歷過后世那種信息爆炸時代,一眼就能看出這篇文章其實就是一篇廣告軟文。
不多久,報名人數超額,兩所啟明書院就出通知,今年的招生名額已滿,想來讀書的明年再說。
“教學質量可一定得抓上去,咱們的學生起碼不能輸給一般的世家女”時知對于教育投入很大方,她需要一塊兒金子招牌來幫自己站臺。
“您放心,一定按照咱們崔氏教養嫡女的標準來。”
除了加入一門格物學,其他地方他們都是按照崔氏嫡脈培養女郎的課程標準定的。
除了教學內容,書院的安保措施和教學環境也花了大心思,家長們花了那么多錢用得給人一個放心的環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