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此事,本來作為厲帝時期舊內官的侯鎖,名聲居然慢慢好了起來。
溫鴻思忖片刻,道“天子這是在扶持內官。”
作為張并山的主公,他的推斷能力跟自己的心腹幕僚顯然相得益彰。
張并山做了補充“除此之外,小皇帝還想借此收一收東地人心。”接著道,“然而她已經大大得罪了東地豪強,那些黔首之心,便是收來,又有什么用處”
一位幕僚道“張君所言極是,典無惡伏誅后,那位小皇帝卻還派人收了東地的馬草,顯然是別有所圖。”
張并山聞言一驚“朝廷派人收了東地的馬草”
那位幕僚趕緊解釋“當日典無惡要與朝廷打仗,便令人多種馬草做供給之用,他既然身死,馬草便也沒了用處,當地農人的生計也因此中斷。后來據說是那些小將軍們寫奏折回去,希望皇帝能減免農家稅賦。”
然后不但減免了稅賦,還讓人原價收購所有馬草,但令北地這些人不解的是,小皇帝最后卻沒把馬草帶回來,除掉朝廷軍隊用掉的那一部分外,剩下的基本都直接扔在了地里。
那位幕僚搖頭“天子年紀小,只曉得花錢,買了東西后,又不曉得如何安置,居然隨手一丟。”
他們并不知道,溫晏然這么做,其實只是單純地想要敗一敗國庫而已
張并山聞言,總算松了口氣,向溫鴻道“此乃大好事,既然小皇帝不用太多馬草,那大約是不會主動掀起戰事的”
溫鴻也覺得自己的心放下了一些。
自天子登基以來,南地、西地、東地以此平定,而且戰事的解決不但十分迅捷,結局都是大勝,作為一個心懷二意之輩,溫鴻當真覺得驚懼起來。
這個時代的人難免有些迷信,皇帝本人百戰百勝,又因為是天桴宮所選,在即位之初就有天命所歸的說法,溫鴻十分擔心,萬一自己站出來與她作對,說不準會死無葬身之地。
一念至此,溫鴻又甚是慶幸,雖然自己當初的目的是為了讓皇帝大興土木,消耗人力財力,但到底是以討好的名義,往建州送了許多建造河渠需要的材料。
想起此事,溫鴻再度真誠道“實在是多虧了張君襄助,否則溫某當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張并山行了一禮,道“主公恐怕還得再送些木料去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