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殷先行了一禮,才恭恭敬敬道“以小人所見,天子必定會下旨令大人復職,但大人卻不必現在接受。”
袁言時面色鎮定,示意對方繼續說。
王有殷“自今上登基以來,遇事頗多,雖然諸事皆平,卻并非大人所為。”咬了咬牙,再度一躬身,才道,“大人雖有威望,但上未立功于天子,下未施恩于同僚,若是簡簡單單便官復原職,在旁人看來,那就是天子在優容大人。”
既然是優容,那這種超規格的待遇,就總會有用完的一天。
不少幕僚聽見她的話后面上發白,倒是袁言時一直面色不變,還笑了一笑“阿殷說的有理。”又道,“你這樣說,可是讓我堅辭不受那太傅的職位”
王有殷道“大人縱然不受太傅之職,依舊有統領百官之實,至于太傅的虛名,可以稍稍擱置。”又道,“而且以小人之見,陛下恩威相濟,誅賞嚴明,收權之勢已不可擋,大人不妨稍順上意。”
幕僚們中有聰明的人,此刻也猜到了王有殷的意思既然天子有意收權,那么不管袁言時是真想退還是假想退,總得做一個避讓的姿態出來,而且建平內人人都能投泉陵侯,唯獨袁言時不行,他畢竟是先帝欽點的輔政大臣,就算投了溫謹明后,那位向有賢德之名的泉陵侯能容下這位降臣,也不會讓對方做百官之首了。
王有殷繼續道“陛下總不能一人行天下事,是以收權之后,便是分權。此正是可為之機,大人助天子為此事,不必攬權勢而權勢自成。”
她這話說得格外誠懇,如今新舊交替,溫晏然肯定要開始提拔自己的心腹,為了長遠考慮,袁言時最好想辦法洗脫身上先帝老臣的印跡,變為當今天子的心腹,畢竟袁言時一向以忠心耿耿聞名,皇帝一旦覺得對方能為自己辦事,自然就會把權力下放。
王有殷的分析其實還挺正確,但溫晏然的“忠臣退休”計劃顯然超出了她的設想
袁言時不置可否,拿起茶杯飲了一口,看向王有殷,若有所思道“阿殷今年一十有七,也是時候謀一出身。”
王有殷當即跪下,推辭“小人今日所言并非自謀”
袁言時擺了擺手“自謀也罷,為人謀也罷,你既有了見識,當然該為國效力。”
他行事果斷,直接喊了執筆的幕僚過來,不待王有殷繼續說,當場將推薦她為官的事情定下。
以王有殷的資歷跟個人聲望,不可能一出仕就是高官,袁言時打算舉薦她為通事這個官職職階不高,但執掌承旨宣傳等事,相當于直接參與了中樞事務,因為平素多在天子身邊侍奉的緣故,以往也有以內官充任的。
議事結束后,各個幕僚,門客,弟子都各自回房,與王有殷相善的一位同學笑道“你今天膽子倒大,虧得大人寬和,不曾見怪。”
王有殷撣了撣衣袖,面上原本的惶恐之色全然消失,替代出現的一派鎮定“因為那就是大人自己的想法。
她看得清楚,在天子派禁軍破董侯家門,事后又出乎意料地占了大義之名后,自己那位師祖便隱隱有些畏懼,卻又不好自己開口表示不要太傅的位置,冷卻下面人的心,就找一個說話不用太忌諱的小輩代為開口,把就算不當太傅,也不會影響自己實際地位的事情點明。
袁言時說了要舉薦王有殷出仕,薦書果然很快遞了上來,宮中也極給面子地迅速做出了回應,當天內尚書臺那邊出具了任命文書,確認了那個小姑娘的職位。
通事這個職位,沒有明面上的實習期,卻有潛在的考察階段,因為主要辦公場所位于禁中,所以同僚中多有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