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叢點頭“雖然京中的來信總說天子明察秋毫,但小皇帝當真如傳言一般聰慧,年少時豈能一點風聲都不曾傳出”又道,“其實當時給溫驚梅加上柱國的時候我便有所懷疑,按大周慣例,天桴宮一向不涉朝政,但你看自從小皇帝登基之后,他溫驚梅可有一點原來避世的模樣”
幕僚露出若有所思之色,隨后衷心贊嘆“明公所言極是。”又幫著批評了幾句,“誰能想到,溫驚梅自小裝得淡泊名利,原來是為了這一日。”
他們在建平內也有耳目,可以確認天子時常駕臨天桴宮,與國師相見,前段時間還也選拔了不少天桴那邊的道官入朝。
褚叢輕嘆“連袁言時都漸漸想要抽身退步,可見天桴宮勢力何其之大。”
幕僚佩服道“還是明公見事分明若是溫驚梅未曾把持朝政,那把持朝政者就必定是袁言時,如今他被降職為光祿大夫,連改元后都未曾復歸原位,那朝中權柄究竟落于何人之手,也就不必贅言了。”
溫晏然并不知道她的潛在對手都在琢磨些什么,不然肯定得感慨一句,如果不把她穿越人士的背景納入考慮的話,這兩位的思路還是挺正確的
幕僚“既然如此,不知明公該如何為泉陵侯解憂”
褚叢冷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以袁言時的性情,此時多半只是暫時蟄伏,咱們在建平內還有幾個能用的人手,且讓放些流言,打壓一下溫驚梅,只要天桴宮那邊稍露頹勢,袁言時必定會乘勢而起,他們彼此爭斗不休,豈不方便君侯徐徐圖謀”
西雍宮內,被無數人深刻惦記的皇帝,此刻正拿著一份邊地的輿圖細看。
天子勤政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就需要近侍們多多照料,池儀留意時辰,掐準時間端了一盞溫水過來讓天子潤喉。
作為近侍,她十分了解天子生活上的喜好,比如陛下雖然并不討厭甜點,卻頗為反感在建平達官貴人家中所流行的加了蜜的水,嫌棄此類飲品喝起來不夠解渴,平日里首選溫水,其次是泡得偏淡的茶。
不過不喜歡蜜水的溫晏然其實也理解為什么這種飲料能夠流行起來大周立國已久,建平作為都城的歷史已久有了三百多年,歷年積攢的生活污水滲入地下,也影響了城中居民的飲用水,悼帝當年曾令水官重新引了城外活水的支流入城中的清涼池,并使專人維護,到了厲帝時期,皇家用水便不再從清涼池走,而是選用山泉跟露水,瑤宮跟桂宮雖然與太啟宮相連,但都位于城外,兩宮邊上有山,厲帝生活豪奢,竟令匠人把山中清泉用銅管引下,供自己取用。
等溫晏然登基后,瑤宮跟桂宮已經失去了皇帝常居之所的用處,但原先的設施都保留了下來,每天都有專人從桂宮瑤宮那邊將泉水送來天子這邊。
溫晏然覺得這樣不錯,她人不在瑤宮,卻不耽誤享受瑤宮的便利,既保證了宮中供水,也有助于讓旁人逐漸領悟到自己是個跟先帝一樣糟糕的昏君。
池儀等人則在心中感慨,天子自然是簡樸的天子,卻沒有因為想要凸顯自己的簡樸,刻意廢棄宮苑中的器物,行動純系自然,分毫不見造作之態,實在是有道明君。
既然皇帝偏愛泉水,建平內的達官貴人乃至平民百姓自然也紛紛效仿,靠此為生的小販每天早晨從城外取水來城中售賣的,并將自己賣的泉水取名為桂泉跟瑤泉,算是蹭一蹭皇家的光。
因為此時年假已接近尾聲,作為皇帝,溫晏然已經開始逐步恢復工作,再度埋首于各類文書當中,到了未時二刻,池儀過去提醒天子,說袁言時已經快要到了。
溫晏然覺得既然已經過完年又改了年號,總得需要梳理一下來年的工作思路,這事她一個人做難免事倍功半,于是把評論區中公認的大忠臣給喊了過來,打算從對方身上獲取一些靈感。
看見人進殿,溫晏然客氣地站起身,含笑招呼了一聲“太傅久等。”
袁言時先是躬身一禮,然后才糾正道“老臣已經不再擔任太傅一職,還請陛下莫要再用舊日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