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晏然微微一笑,不置可否,給對方賜了座后,直接切入正題。
她今天喊人來,是想問一問對方,作為皇帝,想要維持住自己的統治,她的依仗究竟在何處。
有關溫晏然的問題,許多經史著作中都給了相當深刻的意見,袁言時更是頗為熟練類似的御前奏對,張口直接提了一句“道德”
溫晏然做了個打住的手勢,笑“今日先只談人。”
袁言時心頭一跳,感覺頭皮有些發麻。
天子這樣說,等于是在問自己有哪些人可信。
袁言時不知皇帝到底想做什么,只能本著自己的出身跟立場,給了一個絕對不會錯的答案“士族多有仁義恢弘者,足可為陛下肱骨。”
他自己是世家出身,目前也隱有建州士族領袖的地位,必定要為自己人張目,也希望皇帝能多重視他們士族一點。
溫晏然微微頷首。
袁言時是被劇透過的忠臣,當然不至于在這些基本問題上欺騙自己,而且對方的說法也符合這個時代的主流認知。
經過幾代昏君的共同努力,大周皇室在民間的聲望降到了一個低點,而士族大多還是心向朝廷的,畢竟如今能在朝中為官的人,絕大多數也出生于世家大族世家大族,這些家族掌握了教育資源跟仕途資源,一向受人尊敬,也就不會想著改朝換代。
不考慮道德情感因素,越是能在這個政權的統治下獲得好處的人,就越會傾向于擁護這個政權。
她想了一想,若是把除了皇室以外的家族按勢力排序的話,那由上到下應該是門閥,世族以及豪強。
在溫晏然還不算太深刻的認知中,門閥屬于世家的終極形態,至于豪強,若是換做開國時期,倒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士族,但現在大周氣數將盡,階層固化嚴重,目前底層官吏還有不少豪強出身的人,但上層官吏基本全都是世家子女,不過可能是受到當前社會發展程度的制約,大周的門閥非常少,中樞對地方依舊保持著一定的影響力。
溫晏然想,這些大約也就是最不希望改朝換代的人了。
她記得自己之前看書的時候曾翻到過一句話,“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溫晏然原本覺得這是一句充滿從心風格的勸告,不過受袁言時今天教導的啟發,她覺得這可能是在委婉地告知統治者,他們權威究竟來自于什么地方。
溫晏然有點慶幸,還好自己做事謹慎,今天召忠臣過來多問了兩句,不然險些對誰才是自己隊友這點產生了誤解。
作為一個典型的偏科選手,溫晏然的歷史知識儲備頗為貧瘠,只隱約記得以前在網上看過一些有關政策與社會結構的分析有些時候看似正確的改革反而會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果,像帝辛,因為改革奴隸制度被認為背叛了貴族階級,反而遭遇了逐鹿之敗,也成功背負上了昏君的名頭。
結合上從袁言時口中問出來的答案,溫晏然大致能夠確定,所謂的氣運之子們多半也集中在門閥、世家以及豪強這三個統治階層,想要成功成為一個能令所有人感到“這世界已經沒救了”的昏君,她就要痛擊這些潛在的隊友。
袁言時看著一臉若有所思的皇帝,心中的不安越來越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