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晏然靠在憑幾上,不緊不慢道“崔君所言,固然令朕安心,不過以崔君之能,怕是并非只是過來告訴朕,此后大可以高枕無憂罷”
崔益微微閉目,再睜開眼時鄭重道“陛下雖無近憂,卻有遠慮,北地烏流久有不臣之心,西部諸蠻夷常年作亂,東部諸豪杰亦不可為依仗,陛下如今登基未久,可暫以南部為腹心。”
溫晏然微微揚眉。
建州靠南那一塊地方,其實就是溫謹明原來的基本盤。
益的觀點其實跟溫晏然的觀點很近似,而且她作為看過劇透的某預備玩家,比前者知道的更多,按照正常發展,不久之后,東邊會先開始打仗,至于打仗的理由,不同支線中存在不同的理由,北地的烏流部也一定會叛亂,西邊那塊本來就不大喜歡中樞,也會跟著興風作浪,大量消耗朝廷的人力財力。
在相應劇情中,玩家若是想快速平亂,就需要征收重稅,并大大提高“一亂未平,一亂又起”事件的出現概率,如果不征重稅的話,戰局就會膠著起來,頻發的戰爭更會直接拖垮大周的財政。
四個方向,有三個方向都是鐵板釘釘地不靠譜,溫晏然想,老天留給自己的選擇確實不算廣泛
崔益看見,木榻上一身玄裳的天子似乎笑了一下,溫言詢問道“那按足下之言,朕該對青禹諸州如何呢”
從入殿以來,天子的態度從始至終都是那樣客氣有禮,但崔益卻莫名覺得,雖然自己對天下局勢有著深刻的認知,但天子本人對此的認知,卻還在自己之上。
而且皇帝心中早就有了處置南部諸州的方案,如今的詢問并非詢問,更是一種考驗。
他有種預感,崔氏整個家族的命運,就取決于自己接下來說的內容。
不管是在厲帝還是泉陵侯面前,崔益都沒有類似那種刀刃在側的命懸一線感,如今定了下神,才緩緩道“在下才疏學淺,其實不堪謀略,不過陛下既然見問,那在下以為,如今不妨假戰勝之威,待之以嚴,又因為戰勝之威不可久,是以當從速而行。”
溫晏然不置可否,又道“崔君再與朕說說東邊的情況罷。”
崔益想了想,回答“東邊諸州與北地諸州有些相類。”
大周現在的情況是中部與北部最關鍵,其次為東部諸州,而南邊還是崔氏等大族遷居過去后,才慢慢發展起來的。
中部當然是溫氏的權威最重,而北邊跟東邊豪強多,大周雖然有類似科舉制的考核,但是教育資源基本壟斷在世家大族手中,普通人根本沒有求學的門路,更沒有用于考試的資金,是以絕大部分官吏還是由推舉征兆的方式產生的,按照慣例,各地郡縣中的主官,大多都出身世家,不過這些人的水平高低不齊,其中東部本來有一家外戚出身的豪強馬氏,因為橫行跋扈,在厲帝時期,甚至激起過一次牽涉頗廣的民變,雖然那次民變最終被成功平息了下來,但也直接導致了當地武德異常充沛,基本上走兩步就能看見一個塢堡莊園。
東部區域各個世家的政治地位固然不如中部,但每家的隱戶部曲卻遠比中部要多,還有些豪強以各種手段,吞沒人口土地,導致許多家族人口暴漲,僅僅有明確戶籍的那些,就數以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