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龍很快蜷著身子打起了小呼嚕,兩只小小的龍角立在頭頂,袖珍可愛。
云舟用指腹輕輕撫摸著它身上的鱗片,和之前一樣冰冰涼涼的,沒有異常。而其他的銀色鱗片也如往常一樣銀光閃閃,光澤度絲毫不減,經過仔細的檢查之后,少年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應該只是消耗過度太累了。
就像每次小玉龍吸收了大量靈氣需要消化一樣,吐出靈氣同樣需要消化,而睡眠是最好的恢復方法。
他沒有想到修復這件玉壺春瓶要消耗這么多靈氣,這應該與瓷器的價值有關。
經過這段時間的經歷,他隱隱得出了幾條關于靈氣的結論。
首先,完整的瓷器比破損的瓷器靈氣要多。
六百多片碎瓷片一共有四十多道靈氣,相當于每十五片碎瓷片中只有一道靈氣。要知道十五片瓷片可以構成一件瓷器了,而一件完整瓷器的靈氣不可能只有一道。
其次,靈氣的多少和年代或許有一定關系,但最重要的是價值。
越珍貴的瓷器所蘊含的靈氣就越多。
比如南宋龍泉窯鳥食罐的年代要早于明清時期,但是靈氣的含量卻遠遠比不上眼前的玉壺春瓶,顯然是因為琺瑯彩的玉壺春瓶更加珍貴。
至于古錢幣或者瓷器的修復也是一樣。越珍貴的古玩消耗的靈氣就越多。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不是這些,最重要的是他要盡快學會瓷器的修復技藝,不能每次都讓小玉龍來幫他。
云舟又觀察了一會兒小玉龍,見它在手腕上蜷成一團睡得正香,這才將視線轉向已經恢復如初的清乾隆琺瑯彩玉壺春瓶。
玉壺春瓶是中國瓷器的一種典型器形,造型創燒于北宋時期,起初為一種實用酒器而存在,后來逐漸演變為觀賞性的陳設用器,從元代起一直盛行至今。
據說玉壺春瓶這一名字出自唐人才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典雅中的玉壺買春,賞雨茆屋。
玉壺是詩歌中的夸張手法,指的是胎薄如紙、釉質細膩、純潔如玉的白瓷,而春泛指酒窯釀酒名。也有專家認為“玉壺春瓶”的名稱是因“玉壺春”酒而來。1
玉壺春瓶的基本形制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基本造型是由左右兩個對稱的“s”形構成,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
玉壺春瓶作為一種典型器型,在各個時代均有燒制,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對玉壺春瓶更是喜愛有加,曾多次下旨燒制不同品種的玉壺春瓶以供皇室賞玩。
眼前的這件玉壺春瓶便是清乾隆時期燒制的,并且是極為珍貴的琺瑯彩瓷器。
琺瑯彩瓷器也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在瓷胎上用進口的琺瑯彩釉繪制紋飾的一種技法,由國外傳入。
琺瑯彩瓷器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宮廷御用瓷。創始于康熙末年,雍正朝制作日趨精美,乾隆時期更加工巧精細,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
而由于釉料、技術、成本等原因,其燒造量非常有限,除皇帝御用圓器數量略多之外,瓶、尊等琢器多為一對,很少會數對燒制,所以流傳至今的都是難得的官窯精品。2
云舟手中的這只玉壺春瓶便是清乾隆時期燒造的御用瓷器,僅供乾隆皇帝個人賞玩之用,彌足珍貴。
它的高度大約為16厘米左右,口徑4厘米,器型很像現代的長頸花瓶,瓷瓶胎質細膩潔白,胎體輕薄,釉面瑩潤如玉。
瓶頸部分以藍料彩繪上下兩組蕉葉紋,腹部為琺瑯彩繪制的芍藥雉雞圖,采用的是工筆繪畫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