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比他更知道二徒弟的自負。
或許他是打算過幾年后借此揚名的,沒想到卻栽在了云舟手里。
馮大師不由得再次感嘆,果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兩天之后,杜老爺子告訴云舟,仿造者已經找到了。
他沒有多說,憑羅總的手段和手中的證據,這個人以后絕對不會出現,大概率會在監\\獄中度過余生。
宴會之后,古玩圈子似乎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除了云舟這里。
若說在這次宴會上誰的受益最大,毫無疑問是這位只有22歲的青年。
他是杜老爺子的關門弟子,能與其他幾位專家坐在同一席位的鑒定師,慈善拍賣合影中最亮麗的風景線,是古玩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除了這些身份之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撿漏事跡。
花三萬塊購買的烏鴉皮田,居然解出了近千萬的田黃凍石印章,整整翻了三百多倍
在此之前,在古玩界流行的還是十幾年二十年前的撿漏事跡,像是xx在市場上撿漏了清三代官窯瓷器,xx去鄉下淘貨時發現了八大山人的畫冊。
這些故事確實令人羨慕,可誰都知道二十年前的環境和現在完全不同,這兩年想撿個漏實在太難了。
小漏還是有的。
眼力好的老手今天在攤位上買下個民國的瓷瓶,第二年行情好的時候轉手賺了幾千上萬塊,很正常,人家靠得就是眼力和對市場的把握。
然而大漏那是想都別想。
你以為是大漏,其實是套。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造假技術越來越高,人也越來越精。
信息時代很多東西都是透明的,有時候上網一查就明白了。
正因如此,云舟花三萬塊撿漏田黃凍石的事跡才格外讓人震驚。
古玩界最喜歡的便是這種撿漏故事,而且還是從這種高端圈子中傳出來的,可信度很高,在圈子里傳得比風還快。
“老王、老王,你可來了,快跟我們說說在宴會上的那個撿漏的事。”
“對,我上次聽誰說過幾句,不過那個人也是聽別人說的,含含糊糊的說不清楚。”
“好像說三萬塊賺了五百萬”
“不對,我記得不止這些。”
“什么,比五百萬還要多”
“不僅如此,據說還是個年輕人撿漏的,才二十多歲”
“我靠,真的假的”
沒去宴會的人心里抓心撓肺的難受,紛紛將目光投向王老板。
對方可是他們這些朋友中混得最好的,只有他收到了杜老的請帖。
當云舟獻上賀禮的時候王老板正好在周圍,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
他帶過去的明代黃花梨嵌百寶梅花詩文筆筒也是云舟幫忙鑒定的,對小舟老師的能力那是打心眼里佩服,心里想著,這次定要好好給對方宣傳宣傳。
王老板喝了朋友殷切遞過來的茶,清了清嗓子“我先簡單解答一下你們剛才的疑問,送賀禮的人是杜老的關門弟子,云舟大師,確實只有二十多歲。
而他送給杜老的賀禮就是撿漏的田黃凍石印章,價值近千萬,那可是一克就價值20萬的寶貝”
為了更好的講述,他還專門去查了田黃凍石的價格,一看真是心驚。
他之前都不知道有這么貴重的物件,這次也算漲了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