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幸見過馮老爺子修復的瓷器,與這個分毫不差。
十二年了,他從未想過這項失傳的技藝會在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身上重現。
震驚過后,隨之而來的便是無法克制的激動,胸口滿滿漲漲的,禁不住熱淚盈眶。
這十幾年來,他一次又一次滿懷憧憬的確認,卻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是這一次,邱老知道自己終于找到了。
好不容易將激動的心情平復下來,他知道不能操之過急。
這可是足以震驚整個古玩界的大新聞,同時也是文物修復行業千載難逢的好消息,其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
然而云舟實在太年輕了,而且和馮大師沒有任何交集。
在馮大師去世的時候,云舟才十歲,一個小孩子不可能繼承這么高深的技藝。
或許與馮老的徒弟有交集
邱老猜測著。
可是聽說馮老的兩個徒弟包括他的子女都沒有得到傳承,否則這項技藝也不會失傳了。
一切都是那么匪夷所思。
若非見到實物,邱老本人亦不會相信,更遑論其他人。
這樣貿然宣揚出去,不僅不會被認可,可能還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況且,他也要看看對方的技藝究竟高超到何種程度。
要知道修復一件單色釉瓷器、和修復一件畫工復雜的粉彩瓷器,難度完全不同。
邱老心中有事,好幾次都想去找云舟,他記得青年說過年前會在珍寶閣實習。
然而他在珍寶閣不遠處觀察過幾次,要么就是普通老百姓帶了傳家寶在排隊等待,要么就是開著豪車的老總拿著藏品上門鑒定,生意之火爆令他咋舌。
邱老
像這種古玩店不是平時客流很少么
怎么現在這么多人
他來了三次,愣是沒找到合適的機會進門。
作為s市前任博物館館長,知名的鑒定專家,他總不能和別人一樣在后面排隊吧
這太有份了。
再者,珍寶閣的生意這么好,掌柜肯定不會放人。
罷了,他還是等年后吧。
此時距離過年還有一周,從去年2月份到現在,云舟來珍寶閣實習馬上一整年了。
這一年,青年的成長飛速。
鑒定了數以千計的古玩,可以說什么稀奇古怪的物件都上手瞧過了;造假手段也是一樣,市面上出現的全都見識過了。
其實見多了就能明白,為什么很多專家不用那些專業的鑒賞工具便能很快得出結論。
因為太熟悉了,只要不是高仿,作假手段一目了然,根本用不上那些器具。
除此之外,對雜項、古籍等以往略顯薄弱的品類,也在不斷的接觸和杜老爺子的教導下變得更為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