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賈瑚只暗示了一下金陵這兒的族長。
第二日,族長就上門了。
“我聽說哥兒也要去考縣試,不知道哥兒可有找好互結的其他學子”
倒也不等賈瑚回答,族長又說道,“咱們族中有幾個也想去縣試見見世面的,不知道哥兒能不能帶上他們”
族長這話就說得十分的有藝術了,言談之間全然不是賈瑚找不到可信的學子互結,而是賈瑚帶著族中的子弟去縣試見一見世面了。
全了賈瑚的臉面,而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比較低的位置里。
“叔爺爺來得正是時候,我正巧找不到可信的人互結呢。”賈瑚倒是也不愿意跟族長這么彎彎繞繞地說話,直接了當道。
“那哥兒看看這些人可以嗎”族長見賈瑚沒有照著自己的話說下去,也不惱,反而是拿出了一本帖子說道。
賈瑚依言接過族長手里的帖子,上頭正正好好列出了四個名字來。
因為是事關科舉的大事,雖說是族長挑出來的人,可賈瑚還是仔仔細細地翻看了起來。
這四個人,每一個在帖子上頭都密密麻麻地列出了他的年齡,和祖宗三代的詳細信息來。
想來族長原本也是考慮過可信這個問題的,所以挑的都是賈家的族人。
連年齡,都是跟賈瑚差不多的年紀,最多也就是比賈瑚略微長了兩歲而已。
這些人都是族長自從聽說賈瑚來了金陵,要來考科舉之后,精挑細選出來的,就為了跟賈瑚一起去考試的。
哪怕這次沒有賈瑚放出風聲說缺五童互結的人,族長怕是也會來跟賈瑚提這件事情。
當然,族長精挑細選,倒并不都是單純地給賈瑚安排可信地互結學子。
更多的是,金陵這邊十二房的自救。
在早些年的時候,金陵這十二房和京城那八房除卻京城有榮寧兩府以外,其他卻是差不多的。
反正大家都是跟著兩府沾光而已,雖說是京城的那幾房關系跟寧榮兩府親近一點。
可到底,寧榮兩府面上還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至少在金陵的這幾房也不吃虧。
但這么多年下來,京城的那幾房靠著兩個府的,連官職都有了,那些人家各個過得紅紅火火。
而金陵這兒呢
這么多年下來,也沒有出一個長進的人。雖說大家的日子倒也過得還不錯,至少是沒有吃糠咽菜的人。
但人么總是想著要比較的。
看著京城的那些都已經做官了,而他們卻只能在金陵做個富家翁,這原本就已經心里有些不服了。
再想想,寧榮兩府雖然也是賈家的族人,可到底那兒也是開了宗祠,搬了祖宗牌位,也有族長。
說不定過不了多少年,京城的那幾房怕也就是要分宗了。
到時候,他們金陵得這幾房,怕也是沾不上寧榮兩府的光了。
所以,族長想得很清楚。
這四個人皆是金陵這十二房中,年輕一代的佼佼者。
這回去考縣試也是有一二分把握。